這個曆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_13. 內收台灣,外拒夷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中國當代十大兵法,有兩本是戚繼光寫的:《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孫武子就是一本《孫子兵法》嘛!李靖就是一本《李衛公問對》。嶽飛甚麼都冇有,《武穆遺書》是小說。十大兵法戚繼光寫了兩本,夠文武雙全的。倭寇安定後,朝廷調戚繼光防備蒙古。明朝當時是北虜南倭之禍,北京這邊的長城全都是戚繼光修的。戚繼光寫詩說:“南北奔走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旬日,都是橫戈頓時行。”他可謂明朝第一名將,安定倭寇,不愧為民族豪傑。

清軍雄師南下,鄭芝龍地痞賦性發作,把皇上一捆投降清朝了。當時鄭勝利在外埠練兵,不曉得這件事兒。動靜傳來,鄭勝利吐血昏迷,醒來以後,命人在虎帳當中豎起一杆大旗,上書四個字——殺父報國。忠孝不能分身,但報國事大義,以是我得為國儘忠,跟我爹分裂。鄭芝龍一開端很受清廷正視,封為公爵,讓他不竭地給鄭勝利寫信,勸鄭勝利投降。鄭勝利每次看到他爹的來信,就毀書斬使,連著幾次,清朝落空耐煩,就把他爹也殺了。

足利義滿在日本的長崎公開處決了幾十名倭寇,倭寇就銷聲匿跡了。冇想到,到了室町幕府末年,幕府不穩,日本進入戰國期間。明天日本的電視劇、電子遊戲,很多講的都是戰國期間,豪傑輩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武田信玄……本來就是一個彈丸小國的日本,分紅幾十個小彈丸相互廝殺,還不包含北海道,隻是本州、四國、九州,幾十國混戰。打敗的人,就跑去騷擾中海本地。日本戰國期間相稱於中國明朝中前期,明朝的國力已經陵夷,有力對抗倭寇。以是倭寇猖獗,北起山東,南到廣東,全部海岸線都在鬨倭寇。

明天廈門是經濟特區,金門還是由台灣軍隊駐守著。這兩個小島有力贍養十萬軍民,這時候台灣來人請國姓爺出兵,收回台灣,挽救台灣百姓。鄭勝利非常歡暢,決然決然率千艘戰艦,兩萬雄師渡海,一下子把台灣收回來了。

鄭勝利光複台灣後,台灣在鄭氏統治下,經曆了鄭勝利、鄭經、鄭克塽① 三代。鄭經在三藩之亂的時候起兵呼應,成果被朝廷打敗了,連金門、廈門也丟了,在大陸本地就冇法安身了。

1685年、1686年,康熙帝命清軍兩次打擊雅克薩俄軍。兩次進軍,大清都是牛刀殺雞,兵力是俄軍數倍,沿江而下,讓你看看甚麼叫大國,甚麼叫天朝上國!打得俄羅斯最後冇體例了。它首要力量在歐洲,不在遠東,隻能跟清朝構和。中俄兩國顛末劃一協商,簽訂了第一其中俄鴻溝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必定了黑龍江、烏蘇裡江流域,包含庫頁島在內,都是中國國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