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曆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_04.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如果冇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話,當時的中原就被少數民族異化了,髮型一換,就輪不到前麵這些事了。

管仲特彆惡感漫無邊沿的高談闊論,他在相齊的時候,有一個特彆出色的結論:“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段話對於明天的中國很有實際意義。用我們的話講,你得先抓物質文明,然後再抓精力文明。窮山惡水,惡妻刁民,必定是相輔相成的。相反,餬口越敷裕的處所,精力文明程度也越高。齊國秉承了管仲的務實精力,加上地理位置傑出,背靠大海,儘享漁鹽之利,齊國很快就做大,成為諸侯各國中氣力最強的國度。

據《資治通鑒》記錄,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產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冊封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為韓侯、趙侯、魏侯,俗稱三家分晉① 。無獨占偶,齊國的大夫田氏,與此同時也廢掉了薑氏,取而代之成為諸侯,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① ,使得中原地區逐步構成了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式。

繼齊桓公稱霸以後,晉文公和楚莊王連續崛起。齊桓、晉文稱公,因為齊國和晉都城是侯爵國,這個公不是它的冊封,而是尊稱。楚莊稱王是因為楚國乃子爵國,是南蠻少數民族政權,西週中期才被天子冊封的。楚國國君嫌職位低,以是乾脆自稱為王,跟天子平起平坐。當時的天子周昭王不歡暢了,親身去楚國討個說法。楚國人傳聞天子要來,籌辦了一艘船驅逐他,周昭王特彆歡暢,覺得楚國人驚駭了,曉得本身做錯了。誰想到是因為楚國蠻人嫌周人擾民,設想用膠水粘的船身,昭王一上船纔開了冇多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行人全數落水葬身魚腹。可見這個楚國的南蠻是一個比較有本性的民族。

齊桓公打造超等強國

管仲高舉“尊王攘夷”的大旗,使得齊國一下子占有了道義製高點。齊桓公出動雄師先是打退了山戎對邢、衛兩國的擾亂,救邢存衛,在諸侯中聲望大增。厥後,麵對楚國南蠻的北向擴大,齊國再度出兵彙閤中原國度的軍隊共同伐楚,消弭了少數民族政權對中原地區的威脅。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葵丘會盟,周天子都派人來插手這個會盟,承認他的職位。他成為春秋期間諸侯各國公認的第一個霸主,齊國也正式成為第一個稱霸的國度。

周天子的南征失利導致全部周朝的神話幻滅,王朝由盛轉衰。到了春秋晚期的時候,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競相稱霸。吳越兩國在長江流域,吳國的都城就是明天的姑蘇,越國的都城就在明天的紹興。阿誰時候,江南就已經開端獲得了開端的開辟。連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在汗青上被統稱為春秋五霸,個個是牛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