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曆史挺靠譜1:袁騰飛講中國史上_03. 晃晃悠悠的周王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在夏商周時,我們中國人種地就曉得用水利技術,耕天時用的耕具以木、石、骨、蚌為主。青銅器是不能做耕具的,因為它太貴重,主如果用來做禮器和兵器,祭奠和兵戈的時候用。青銅是由銅、錫、鉛三種金屬按比例煉成的合金,這類合金澆鑄的工藝程度要求相稱高,因為這三種東西的熔點不一樣。錫很輕易就化了,鉛、銅熔點也都不一樣。這一點很不好掌控,並且出土的青銅器,冇有任何兩件是一模一樣的。因為它是做一件用一個模型,完整手工製造,不成能機器出產。不像明天內裡賣的假貨,滿是批量製造的覆成品。青銅器的色彩真正做出來的時候是非常標緻的,應當是那種黃金般的色彩,埋在土裡平生鏽才變成綠色。以是在鬆散的電視劇內裡,阿誰青銅器、銅瓦,都是金黃色的。粗製濫造的電視劇裡,青銅器都是綠色的或生了鏽的,把生了鏽的東西給國王用,國王很活力,結果很嚴峻。

不過當時歐洲國王能領300小我兵戈,那就很多了,固然有能夠這是國王衛隊,主力軍冇出動。但甭管如何說,歸正他那九千戶,按十口之家算,也才九萬人。比擬之下,周朝就是西方人冇法設想的超等大國,他們設想不出150萬平方千米、上千萬人丁是甚麼觀點,就像吃慣了肉絲炒餅的人不曉得滿漢全席的觀點一樣,而當時的周朝就已經是個滿漢全席了。

我們中國當代的五種兵器,排第一名的叫“殳”,名字很好聽,實在就是木頭棒子,比棒球棍做工還差點兒。另有另一些美詞描述它:梃。甚麼叫梃?木頭棒子。另有杵,武王伐紂,血流漂杵,還是血河裡漂木頭棒子,金屬就漂不起來了。一向到春秋時,軍隊的首要設備仍然是木頭棒子,一開戰就是一幫老百姓拿著大木頭棒子衝上去了。阿誰時候一提及武裝力量,誇耀本身的時候,總拿兵車千乘來講事。兵車千乘就是一輛車上3小我,每輛車前麵跟著72個拿木頭棒子的人,外加25個後勤職員,這100人算一乘。千乘就是3000名甲士,外加97000名拿棒子的和後勤的哥們兒,當時就是這麼計算的。

周朝普天之下150萬平方千米,這麼廣寬的麵積都是王土,但是王管不過來這些個王土,如果不靠分封製辦理,單槍匹馬一小我去乾倆月就得累死。成果王決定儘管“中國”,就是都城四周的那些處所,其他地盤就分封給諸侯。你們要自掃門前雪,管好本身的地盤。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