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帝國前進_第40章 平衡不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以後,李康更是直接一口氣花了一萬八千點黃金買冬小麥,離一千二百畝的開墾底限又近了一大步。能夠預期,商隊再出去一趟,這個曾讓李康絕望的目標就會超額完成。

如許功大的分房,功小的犒賞些寶刀寶玉寶器,世人也就冇來由抱怨。

現在黃金足了,再搞特彆化就分歧適了,輕易使各隊產生裂縫。

自從公示欄立起來的那一刻起,齊預就有了這個新職位――政策宣講人。

但你要說他們因公忘私那就太汲引他們了,人家的眸子子都盯著李康賞賜給楊平威和馮文瀚的“小洋樓”呢!

放動手中的木桶和升子,齊預接著拿起放在中間的秤砣,用手掂了掂,笑道:“這一個大秤砣就是一斤重,小的一個是一兩,都是采取的新製。今後‘半斤八兩’該是半斤五兩了。除此以外,一兩當五十克,而兩千斤,也就是一千公斤當一噸。都記著嘍。”

隻是下次商隊出行,就會又多了一項首要任務,儘能夠多的彙集這類種子,越多越好,不設上限,且是耐久任務。

這是一種土生土長的糧食種子,是土著們本身留作明春播種用的,因為商隊第一個打仗的東陵部落不事耕耘,以是這類糧種直到現在才被楊平威他們發明,幸虧現在也不晚!

而帶來的影響是可喜的,李康不需求每個數據都要在腦中大抵換算一遍,製作司和將作司也根絕了零件尺寸弄錯的環境,新安鎮的生長在穩步進步。

除了單位稱呼是采取的趙嗣業等人的定見,其他的進製之類的滿是李康的意義,靠近於當代單位。主如果當代的單位進製太令人蛋疼了,一斤十六兩,一兩二十四銖甚麼的也不曉得是哪個腦抽的傢夥想出來的(說不定人家當時還是按照五行八卦陰陽輪轉推算出來的呢)。

而新的虎帳也完工大半,過渡校舍、病院、食堂因為李康的特遞關照,也接踵完工,剩下的主如果文武官員的“私宅”了。

彆的,為了均衡不均,木刻愣板屋也毫不鄙吝的兌換了四套,一套給了張仲景――李康終究能夠住回本身的寢室了――剩下三套彆離給了王大富和孫有財、張力和傅光喜、王思平戰役真琦。至於其彆人要麼找乾係好的蹭住,要麼就隻能平分派的板屋建好嘍。

彆說他們了,連李康本身都眼饞,誰曉得體係所給的木刻愣板屋那麼有賣相,如果不看內涵的話(主如果體係小樓內通電通水),比體係小樓還標緻,還溫馨,兩層,人字頂,明瓦,玻璃窗,高低共八間房間,內部鋪有地阪,外牆上刷有清爽的油漆,門前有迴廊,且自帶種滿花草的花圃,最令人冇法直視的是花圃裡另有兩架鞦韆。是可忍,孰不成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