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天子的話,徐榮本身也是受益很多。多年來,徐榮見過太多的機謀和暴行,傷民傷國。以是固然徐榮隻是一武夫,書讀的未幾,但是卻視“仁義”為挽救天下的良藥。
劉協邊想著邊跑,分開董賊視野後,方纔停下腳步,再一次對徐榮奧秘一笑,然後步入關內城牆。
然後望了一眼城牆下川流不息的臣民,又抬開端閉起眼,彷彿要和這六合融為一體,一會兒後道:“朕聞:欲求木之父老,必固其底子;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根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朕雖不敏,亦知其不成。”
如此明君,卻苦於在董賊手中,不能親政,以救天下,今後本身當死忠天子,誅殺董賊。徐榮悄悄的抹乾眼淚,內心冷靜的立下了誓詞。
從天子出洛陽暈厥後,這位少年天子便和以往大有分歧。從明天看來,公然如此,天子聰明還是,不過已經冇有了少年的毛躁和心急,反而內斂非常,世人已經不能再探獲得天子的設法。
以是徐榮剛纔那一番話,實在就是嚐嚐天子是否真的愛民如子,是否真的欲修德行。
“徐將軍所言,倒是真諦,朕受教了。”劉協正色的對著徐榮一鞠。
斥退想要跟上來的西涼健卒,劉協和徐榮一道往上走去。站在數十米高的城牆之上,劉協低頭的望去,隻見麵前數十裡密密麻麻都是人,另有更多的軍民冇有映入麵前,倒是視野被群山所阻。向北而望,模糊能夠看到滾滾黃河;向南看去,秦嶺延綿不斷,好像一條萬裡長的巨龍,不知能伸向何方。
“陛下,昔日吳起謂武侯曰:在德不在險。”徐榮神態持重的道:“末將深覺得然,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
“朕今後當立業德為主,修身德為先。以德修身,以德為政,政通民惠,比方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當明天子越說越是大聲,其氣渾厚,滾滾如雷。
看到一旁垂淚的徐榮,天子也不安撫,反而雙眼大開,與天空中的太陽對視。
而一臉歡樂的少年天子,倒是喜極而跳,在董賊惡臉上“嘬”了一口後,拉起徐榮,向函穀關跑去,留下一陣“朕有徐將軍保護,董卿不消擔憂,朕現在要去城牆上看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