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李隆基又問道:“傳聞你前些日回了蜀州故鄉?”
李隆基是一名如何的天子?中年時或許稱得上明君,但現在的李隆基,絕對是個昏君,天下被權貴禍害得這般模樣了,他還猶自沉浸在本身親手創出的開元亂世的豐功偉績裡不成自拔。
顧青眨眼笑道:“敢問黃門郎,陛下本日表情如何?”
“陛下為何久久未措置濟王?早點措置也好掩下朝堂悠悠眾口呀。”
看了顧青一眼,李光弼悠悠道:“你回長安的動靜,想必陛下也曉得了,等著吧,明日陛下必定召見你,青城縣的事你在陛上麵前要謹慎而言,莫被捲入了朝堂陣營裡,以你現在的身份官職,一旦被卷出來,就像一隻臭蟲被馬車碾過普通,了局毫無牽掛。”
在石橋村養了幾天傷,從青城縣到長安城又走了半個月,定時候來算,李隆基和朝堂應當早就曉得青城縣衙產生的事了。
感受李隆基話裡有話,顧青不得不打起十二萬分的精力細心揣摩,這番話是不是意有所指,是決計警告他,或是偶發感慨?
想到便做,顧青當即叫來了管家,令他開春後彙集新奇的茶葉,越多越好,許管家恭敬地記下了。
顧青籌辦的禮品並不貴重,但情意卻做得實足,有蜀州特產的蜀錦,石橋村新燒製的瓷器,從青城山的道觀裡求來的安然符紙,蜀竹編成的涼蓆坐墊,另有青城本地特有的零嘴小吃等等。
楊貴妃越看越欣喜,看著顧青笑道:“還是你曉得體貼人,不枉本宮心疼你一場,情意本宮都收下啦,也不回賜你甚麼,你多拿點本領出來,好好為陛下立個大功,本宮便在陛上麵前保你升大官兒。”
李光弼撫了一把亂糟糟的鬍子,久久諦視著顧青,然後歎道:“是個好孩子,能義無反顧為朋友千裡馳援,為朋友捨生忘死,明顯在長安城有大好出息,卻為了一個縣令搏命而戰直到最後,到底是顧家的血脈,骨子裡流的血都帶著‘義氣’二字。”
頓了頓,李光弼正色道:“青城縣的事十多天之前便傳到了長安,我和張九章厥後也收到了你的信,張九章派府上的幕賓悄悄放出了一點風聲,用心讓朝中幾位禦史曉得了,那幾位禦史但是眼裡不摻沙子的角色,頓時上疏尚書省,事情就這麼鬨起來了,第二天便被天子曉得了。”
李隆基對顧青的答覆頗覺絕望,淡淡瞥了他一眼,道:“此去蜀州故鄉,所為何事?”
“是,臣走得倉猝,隻能臨時請左衛左郎將李光弼代臣向郭大將軍乞假,臣有怠職之罪,請陛下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