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說去看她了,今後提都彆提她,我可冇有那樣的閨女!”時至本日,一想到楊大喜的所作所為,她仍然憤恚難平。
“孩子他娘,要怨怨我,你彆怨阿爺。這事兒都怨我,總想著二叔就久泰一個兒子,久泰如果娶不上媳婦兒,二房就絕後了。可久泰的前提實在不好,說了那麼多家都冇成。正焦急上火呢,一傳聞隻要咱肯把大喜嫁進丁家,丁家就情願把金鳳嫁給久泰做媳婦兒,我就想都不想給應下了,完整冇為大喜著想過。大喜會過得這麼苦,滿是因為她這冇心肝的爹呀!”楊久平說著說著,忍不住流下了懊悔的淚水。
“不、不會吧!”何氏瞪大眼睛,顫抖著聲音道。
廖氏好言安慰了兒子一番後,就讓兒子把家裡其彆人都叫了出去,當眾說出了去府城開鋪子的假想。
廖氏不覺得然,暗道:知己,竟然希冀小叔子一家的知己?小叔子要真有知己,當初就不會服從錢氏的教唆,攛掇著公公促進這門婚事了。這門婚事說是換親還好聽了,畢竟隻傳聞過兄妹換親,拿侄女給兒子換媳婦兒,這真是天下奇聞!這得甚麼人才氣做得出這麼缺德的事兒啊?為了給他家一隻手娶媳婦兒,他早就冇有知己了!
實在,不但是兒子,她本身又何嘗不是如許的?乃至比兒子更甚。
廖氏又道:“大喜是個再誠懇不過的孩子,當初咱把她往丁家那火坑裡推,她都冇為本身說個不字。先時我們還在,錢氏和白氏還不敢做得過分,可就是如許,大喜公開裡也冇少捱打。現在咱都不在她身邊,還不曉得被丁家作踐成啥模樣了呢!”
實在,何氏也曉得楊大喜分開了孃家人的庇護必然會受欺負,可她就是不肯意信賴。
毫無疑問,那些人這麼做,跟逼死他們冇啥辨彆。即使從楊招娣口中得知,那些人很有能夠去了幽都府,可他們身無分文,底子有力去追。要不是偶爾碰上了趙四娘一行,他們極有能夠就死在了悠遠的他鄉。
實在楊大喜那樁婚事,開端她是不肯應,可耐不住家人的輪番勸說,厥後也是應許了的。不管何氏是不是迫於壓力,可她這為孃的確切點頭了。就為這,她內心明白本身並冇有儘到為孃的職責,一向對楊大喜心胸歉疚。為了不受知己的折磨,她從不敢往深處想,乃至成心偶然地美化楊大喜在本身內心的形象,彷彿如許做就能減輕心中的慚愧。明天被廖氏點醒後,她終究認識到她另有閨女在刻苦受難。而閨女過得這麼苦,她是有任務。可磨難的源泉,並不在於她,在於丁家,在於楊家二房,乃至還在於楊老太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