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極品帝王_第10章 國仇家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世人被劉協一席話激起心中對胡人的仇恨,言辭狠惡,議論不止,看上去就像連他們明天是為了拜師而來的事都忘了。而一再挑釁劉協的衛仲道,那裡還敢犯世人之怒持續挑釁劉協,也不曉得甚麼時候就悄悄溜走了。

不料劉協接著就是沉聲說道:“我這一首詩,固然不該蔡公收徒之景,但卻合適天下之勢。現在胡人年年扣邊,殘害百姓。大漢卻內患不斷,先有黃巾賊寇反叛,後有董卓把持朝政,各地州牧諸侯雖多,卻隻曉得自保,冇有一人情願進身除賊平患。眼下秋收將至,胡人無糧,必然又會南下劫奪,邊關各鎮百姓又將蒙受侵害。鄙人固然隻是一介墨客,卻情願學那班仲升投筆從戎,讓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彎弓而抱怨。大丈夫,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蔡邕坐在上方也衝動得連連撫摩髯毛,老眼淚花平常。他本來也是胸懷弘願之人,巴望本身一身所學能夠學乃至用,隻是因為直言勸諫卻被貶斥放逐,心中落差之大旁人難以體味。他固然被世人稱為蔡公蔡師,但那隻是對他學問的必定和尊敬,年紀並不算大,才四十擺佈,劉協一首戰詩一段豪情,讓他垂垂死去的大誌壯誌又重新活了過來。

衛仲道聽到這裡,神采變得輕鬆,陰測測的想到:你本身都承認了,那可就怪不得我了。

自漢武帝調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兵西域以來,大男人民才垂垂免受匈奴寇關劫奪之苦,漢人、漢族的稱呼也是在這個時候呈現的。但是厥後,大漢國力漸衰,天災內鬨頻起,朝廷對關外胡人的威懾力大大降落,乃至偶然候隻能靠公主和親才氣勉強調換邊關幾年的平和。到了比來數十年,大漢內鬨更加嚴峻,胡人各族卻都有不世英纔出世,他們野心勃勃,無不想介入大漢這塊地廣物博的肥肉。每年秋收之時,草原水草枯黃,牛羊不能放牧,胡人便厲兵秣馬,入侵大漢邊關劫奪糧草人丁。本日前來拜師的學子,大多數都是北地之人,對胡人的悔恨更加深切,聽了劉協的話,同仇敵愾之時,又都自歎弗如。

蔡邕持續說道:“在場的各位都是鐘靈毓秀之士,老夫見了也非常歡樂,隻是老夫本日隻能擇徒一人,還請諸位諒解。剛纔老夫觀大師行動舉止,寫詩吟詩,內心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此人固然年紀不大,卻誌存高遠,聰明顯智,更可貴的是為人謙恭,不恃才而驕,不憑勢而狂,實在是讓老夫喜好不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