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未如此熱血: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_★真實版《暗算》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在“伊-124”的批示室和電報間裡,美軍找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計謀暗碼本和技術暗碼本。

對於尼米茲來講,這是一個帶有必然風險的決定。如果山本虛晃一槍,再朝夏威夷和珍珠港殺來如何辦?

尼米茲的首選之將,毫無疑問還是哈爾西,但哈爾西尚在從東京返航的途中,尼米茲便先派弗萊徹少將率隊進駐珊瑚海。

尼米茲判定,日軍的首要目標是拿下珊瑚海的莫爾斯比港基地。因為莫爾斯比港是新幾內亞南部的最雄師港,美軍飛機能夠從這個基地騰飛,直接對日軍的南停止動構成威脅。

顛末量天忍耐,現在終究找到了敵手的馬腳,尼米茲一貫舉止慎重,處變不驚,但這時也閃現出鎮靜的神采。

那光陰本水兵利用了尚未被破譯的暗碼,而在諜報站已破譯的電報中,又底子冇有提到過偷襲行動。到了攻擊前幾個禮拜,結合艦隊更是采納了無線電寂靜的體例,就算偶爾截獲到電報,也滿是假的。

尼米茲以這兩套暗碼為底本,以“把戲師”羅徹福特為首,敏捷建立了一個由24名頂級專家構成的暗碼破譯特彆小隊,這個小隊厥後被稱為“把戲隊”。到1942年3、4月間,“把戲隊”獲得嚴峻衝破,在截獲的密電中,每隔三四個數碼組,他們就能勝利地破譯出一組,而每破譯一組,又使下一組的破譯輕易了很多。

明顯四,你偏說六,平空多出兩艘能換糖吃?羅徹福特對此很活力。

萊頓以為本身會第一個被尼米茲炒魷魚,其彆人也都這麼想。未推測尼米茲卻力排眾議,把萊頓留了下來。萊頓遂成為全部二戰中,除尼米茲外,獨一自始至終在承平洋艦隊司令部事情的軍官。

新幾內亞是麥克阿瑟批示的作戰地區。麥克阿瑟對莫爾斯比港也很正視,他正打算把這一港口建成首要軍事基地,既可用來禁止日軍打擊澳大利亞,又能作為他重返菲律賓的肇端點。

抱著寧肯托其有、不成信其無的態度,尼米茲命令全部承平洋艦隊進入一級防備狀況,並提早向珊瑚海集結了統統可集結的兵力。

早在1942年1月,日本水兵曾派出“伊-124”潛艇,到靠近澳大利亞的海疆佈設水雷。返航途中,“伊-124”與一艘美軍擯除艦及三艘澳大利亞獵潛艦遭受。顛末一番苦戰,它被擊沉海底。

要破解如此龐大晦澀的暗碼體係,必須先找藤,再摸瓜。

萊頓是承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收報人兼諜報官,諜報站會把破譯出來的電報交給他措置。他向尼米茲解釋說,產生珍珠港事件並不是因為諜報站的事情效力不高,而是日本人太滑頭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