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雷希多島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候,1942年5月3日,島上淡水已不敷5天之用。早晨,一艘潛艇冒著傷害悄悄靠近科雷希多島,接走了最後一批婦孺。溫賴特安撫嚴峻的潛艇艇長:“他們(指日軍)隻要打過來才氣靠近我們,不然他們冇法靠近。”
的確有人有膽量,一名不肯向日軍“稱臣”的兵士冒著槍林彈雨爬上旗杆,插上了美國國旗。
看完電影,日軍炮兵個個手舞足蹈,對勁不凡,可事隔數日,美國星條旗又在本來的位置上高高飄蕩,就彷彿向來冇有被擊落過一樣,把這幫人全給看傻了――我們每天朝阿誰位置開炮,誰另有膽量去重新掛旗?
本間一向在做著打過來的籌辦,但他冇有渡船,所需的3000艘登岸艇必須從仁牙因灣拖拽過來,而這些登岸艇在顛末馬尼拉灣時,又會遭到科雷希多島上的炮兵進犯,以是隻能操縱黑夜,將發動機燃燒後,三艘五艘地停止偷運。
偷運過程非常遲緩,到5月5日,登岸艇才集結了一半。本間冇耐煩等下去了,他決定分兩批登岸,當晚先登一批再說。
美虎帳舍高處吊掛著星條旗,日軍炮兵每隔兩分鐘對準齊射一次,到第二次射擊時,星條旗被炮彈擊落,隔岸張望的日本兵高喊“萬歲”。這被日本人視為他們即將取勝的意味,鼓吹職員專門趕來拍了部電影,名叫《炮轟旗號》,並於4月24日在火線停止放映。
在前後達5個小時的炮擊中,日軍發射炮彈超越3600發,此中一發貫穿彈藥庫的混凝土牆壁,直接激發大爆炸。據目睹者描述,當時的景象就彷彿全島都在爆炸似的。
日軍逐步在炮戰中失勢了。在無情的炮擊下,防備工過前麵的美軍官兵彷彿住在了炮靶的中間,每天過著極其發急的日子。
這是一發重炮穿甲彈,據日軍炮兵統計,發射這發炮彈的240毫米榴彈炮此前已打了262發,輪到第263發,俄然鬼使神差地射中了美軍彈藥庫。
日本計謀物質匱乏,在疆場上向來就不太舍很多用炮彈,可此次為了誇耀它的物質氣力,也算是豁出去了。在特定地區耗損如此海量的炮彈,在日本陸軍史上是向來冇有過的。
本來美國人也如此英勇和愛國,不砸下更多本錢,他們是決不會等閒屈就的。1942年4月29日是裕仁天皇的生日,在發射禮炮以後,本間把全數的150門重炮都集合起來停止轟擊。
龐大的打擊波,使島上很多軍民耳鼻流血,幾門重量達13噸的臼炮都被震離炮台,有一門乃至落到一百米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