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諜報,駐菲美軍共有200多架作戰飛機。山本因而集合3500多架戰機參戰,從而構成了起碼2∶1的上風。
晴和了,覆蓋台灣的濃霧已經完整消逝。第11航空艦隊的192架飛機連續升空,向克拉克機場撲了過來。
最好是同時展開進犯,即珍珠港、菲律賓一起打,讓麥克阿瑟連藏貓兒的時候和機遇都冇有。題目是,夏威夷和台灣存在時差,夏威夷日出後數小時,台灣纔會天亮。在此之前,飛翔員冇法摸著黑去扔炸彈,以是這個假想雖好,實際上底子做不到。
鬼使神差之下,麥克阿瑟錯過了一次絕殺敵手的機遇。
B-17是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一種四引擎重型轟炸機,具有堅固的機體佈局和足以擊退戰役機的構造炮,且最大航程可達一千英裡。能夠試想一下,隻要“飛翔堡壘”扔下一發炸彈,上麵這些裝滿彈藥的日機再跟著一起鬨,全部基地必定是一片火海。
接到陳述,布裡爾頓告急出動36架了P-40“戰斧”式戰役機升空反對,同時號令克拉克機場上的統統轟炸機升空,以免遭襲。
但是麥克阿瑟回絕了這一建議,當然,他的回絕也有著充分的來由。
塚原看著大霧,臉都綠了:“如果推遲解纜,將會給我們帶來如何的結果?”
得悉珍珠港被襲後,遠東空軍司令布裡爾頓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想:出動18架B-17“飛翔堡壘”式轟炸機,轟炸日軍的台灣基地。
這時,麥克阿瑟已收到對日作戰的受權令,但仍然冇有頓時承諾布裡爾頓。他的顧慮主如果諜報嚴峻不敷,手上連台灣基地的空中照片也冇一張,就怕去了今後兩眼一爭光,弄得偷雞不成蝕把米。
就像擔憂金梅爾發明本身的詭計一樣,山本也恐怕麥克阿瑟把棋走到他的前麵――菲律賓之戰冇有航母能夠利用,隻能藉助於台灣的航空基地,台灣基地夠得著馬尼拉郊野的機場。但如果麥克阿瑟先知先覺,將飛機全數移往南邊基地,那就鞭長莫及,不好辦了。
因為間隔較遠,戰役機航程有限,冇法對這18架轟炸機停止保護。在貧乏戰役機庇護的前提下,要轟炸重兵扼守的基地,在麥克阿瑟看來,無異於一種他殺行動。更何況,華盛頓方麵還未正式受權麥克阿瑟對日作戰。
為了把握諜報,麥克阿瑟同意先派3架轟炸機前去停止窺伺。過了45分鐘,他親身給布裡爾頓打去電話:“如果窺伺機肯定目標,下午晚些時候便對台灣基地實施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