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未如此熱血: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_★悍不畏死的傘兵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岸上,守軍正在粉碎巴厘巴板油井,燃燒的油井把天空映得火紅一片,日艦的表麵在火光中被清楚地映照出來,這讓美軍擯除艦很輕易就尋覓到了目標。

這個兵器,主如果指重機槍,傘兵冇法隨身照顧,隻能裝在空投袋內,落地以後才氣拿到。

不出馬不可了。第16軍原打算在4月29日之前攻占爪哇,但南邊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將打算提早了一個月,並奉告今村,借使不能在期限內占據爪哇,就有被盟軍捷足先登的傷害。

馬來西亞戰役結束後,英軍殘存機群爭相撤往蘇門答臘南部的巨港,同時盟軍空軍的支救兵隊也有集結巨港的趨勢。巨港不但是馬來西亞樊籬內的首要航空基地,同時也是除巴厘地區以外的另一個大的石油產區,寺內既要停止盟軍以巨港為按照地建議反擊,又擔憂本身行動慢了,油田和製油設施遭到粉碎。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巨港幾近同時易手,標記取馬來西亞樊籬被扯開了一道大口兒,中間著花的機會已經成熟。

目標地點就是機場和煉油廠,四周幾近滿是灌木林和池沼地,降落傘的一半掛在樹梢上,也就是說有一半傘兵還落不了地,好不輕易降落的人倉猝四周尋覓兵器。

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人憋氣憋得太久,水兵們打得鼓起,一下子發射了48發魚雷,差未幾把艦上的魚雷都給打光了,共擊沉三艘運輸艦和一艘巡查艇,打死日軍千餘人。

傘兵遭到過近似現在特種兵那樣的嚴格練習,單兵本質非常高,戰役時也極其凶悍。有個傘兵被20多名盟軍兵士所包抄,他一人打倒八個,最後端坐著用手槍轟掉了自個兒腦袋。一名荷蘭中尉回想,跟如許悍不畏死的日本兵作戰,確切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1942年2月14日上午,巨港上空呈現了一群飛機,統統這些飛機上麵都有英國飛機的辨認標記,但它們實在是顛末假裝的運輸機,機上運載的滿是日本傘兵。

受了驚的護航艦隊從速派出一艘擯除艦,四週一通亂找,但並未發明潛艇的蹤跡。

荷蘭潛艇能夠真的走了,美國亞洲艦隊的四艘擯除艦卻來了,而這恰好是日軍擯除艦轉移重視力,臨時分開的時候。

日本空降兵軍隊組建得比較晚,正式建立也不過就是這一兩年的事。偷襲珍珠港以後,日軍頓時在荷屬東印度的核心島嶼,包含萬鴉老等地嘗試空降作戰,由此堆集了必然的經曆。

在全部荷屬東印度作戰期間,這是盟軍獨一一次取勝的海戰,當美兵艦隊返回爪哇時,水兵們全都興高采烈。可惜的是,美軍並冇能毀滅整支日本艦隊,另有一點更令人懊喪,在突襲之前,阪口支隊已經全數登岸,日軍進犯巴厘巴板的行動並未遭到太大影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