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未如此熱血: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_★把炸彈扔到東京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不是一艘淺顯的漁船,乃是日本水兵征用的武裝漁船,名叫“日東丸”。船長立即用密碼向東京發電:“他們來了,三艘美國航母!”

美國和日本確切有過乾係靠近的時候,美國曾經供應給這個島國以石油、鋼鐵等需求資本,但是現在珍珠港都被他們給炸了,還親善,親他們的大頭鬼去吧。

尼米茲固然對空襲東京仍持儲存態度,但他還是派出了部下第一大將哈爾西,由哈爾西率“企業”編隊護送“大黃蜂”前去日本海疆,並直接批示此次行動。

冇有人躊躇,更冇有人退出。

接到任務後,杜立特爾從飛翔員中經心遴選了16名誌願者,在空軍基地停止奧妙練習。

搭載B-25的是從大西洋調來的新航母“大黃蜂”。因為已經搭載陸基轟炸機,“大黃蜂”冇法再用它本來的艦載機停止窺伺巡查,軍便利讓尼米茲再派一艘航母護航。

尼米茲對空襲東京並不熱忱,能擱置就擱置。進入3月,加油的題目處理了,一向插不上手的陸軍也對這一打算產生了興趣。他們擬出了一個更加保險的技術計劃:用陸軍的中長途轟炸機替代水兵艦載機,如許既能夠實施轟炸,又能確保航母的安然。

美國在承平洋上冇有足以轟炸日本本土的空軍基地,要說大的基地,也就是夏威夷了。可要從夏威夷飛昔日本本土,就連最長途的轟炸機都做不到。

接著,哈爾西又把杜立特爾叫到身邊,將一枚記念章交給對方。這是哈爾西之前隨艦拜候日本時,日本當局贈送之物,上麵刻著“日美親善”幾個字。

因為參戰的陸基轟炸機型號為“B-25”,以是此項轟炸任務被定名為“B-25工程”。詳細賣力人是杜立特爾中校,他本身就是一名非常優良的飛翔員,曾創下過一天內飛越美國本土的記載。

B-25轟炸機全長達到16米,騰飛重量13噸,相稱於一個龐然大物,要讓它在航母船麵上騰飛,固然具有實際上的可行性,但要做到也非常之難。

1942年4月14日,“企業”與“大黃蜂”彙合,構成特遣艦隊。因為奧妙尚未公開,“企業”航母上的官兵看到“大黃蜂”上滿載著特大的陸基機,都感到很迷惑兒:這麼大的傢夥,既不能騰飛,又不能降落,它們要去乾甚麼?

用航空母艦的艦載機空襲,是獨一可行的體例,但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很小,非得航母駛剋日本方可。這又帶來一個難以處理的新題目,即航母過於靠剋日本機場,進入了日軍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即是他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