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章程的核心便是想體例將這些流民組分解一個個小家庭:單人不得立戶,不立戶者不得分派宅基地;鼓勵領養孩子,每個家庭除了一畝的根本菜地外,每領養一個孩子便能多分一畝菜地;統統15歲以下的孩子一概送入小書院學習,享用小書院免費供應的午餐;回絕入書院者,不但孩子不核發口糧,家長一樣停發。
羅大麻子點點頭,從書案上一堆賬冊翻出一本翻開道,“已經統計結束……這批流民總計271人……伉儷止得5對,連孩子一塊總計18人……年50以上伉儷3對,鰥寡112人……年15以下129人,此中孤兒124人……年15至50之間伉儷2對、5口,其他18人俱為鰥寡。”
他這麼勤奮刻苦,天然引發了楚凡的重視,廣鹿島這批流民來了後。需求一個能寫會算的人賣力安設以及分發各種物質,以是楚凡便想起了他,把他任命為流民安設的賣力人。
楚凡聽完他的彙報,卻冇急著說如何安設,而是同陳尚仁對視了一眼後笑道,“這尚可喜還真是小我精,送來的滿是老弱病殘!……我估摸著那幾個壯丁隻怕也是殘疾吧?”
出了大帳篷的楚凡,徑直朝廣場四周獨一一個修完的修建――小書院快步而去。
楚凡微微一笑。站起家在帳篷中踱起步來,“世叔不必縈懷。所謂‘令媛市馬骨’,我們就是要通過采取這些老幼病殘向遼東流民們傳達一個訊息:啥都乾不了尚且能在濟州島容身,有一技傍身者那日子還會差了?”
“你忙你的,我就趁便看看。”楚凡製止了他。順手拿過他麵前的賬簿看了看,隻見最上麵一頁記錄著明天要分發給流民們的柴炭。
統統50歲以上的白叟按月分發口糧,口糧的標準是餓不死人;想要吃飽吃好,就得把菜地服侍好,或是多養家禽家畜,乃至紡紗織布都能夠。
羅大麻子是複遼軍第一次擴編時招來的,老甲字營的兵,寧遠亂兵之役時膝蓋中箭,治癒後腿卻再伸不直了,走路都得靠柺杖,天然冇法再留在軍隊裡;不過許是他年紀大比較成熟的原因,在甲字營時學習認字兒非常刻苦,短短半年的時候不但識字達到了三千,簡樸的四則運算也都相稱諳練了;這還不算,自從到了牛島,每天早晨專為工匠開設的學習班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當然,實在是年紀太大或是冇有餬口自理才氣且又冇人情願扶養的,就隻能集合到養老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