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校尉、杜校尉,甘龍幼年,初度領軍,還望兩位校尉多多指導。”甘龍非常客氣的見禮。
此三將中,孟明視,薑姓,百裡氏,名視,字孟明,史稱孟明視,秦國國相百裡奚的兒子。
甘龍也不必然要打義渠人,他隻是通過這番對話來判定明恭與杜摯的態度,尋覓突破贏夙佈下的這個局的衝破口罷了。
但對義渠人而言,土葬反而是一種欺侮,故而在徹夜率眾來到舊疆場,挖出義渠人的屍身,停止高貴而奧秘的火化。
孟明視一支先人,以“明”為氏,這就是後代明姓的來源。明天這位明恭校尉,就是孟明視的正牌族人。
《墨子·節葬》中所記錄的“秦之西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後代考古也證明義渠人墓葬中多有陶罐,內裡裝有骨灰。
甘龍又摸索道:“自龍有知之年觀之,秦東敗於魏、西失於戎,國運勢微,日衰一日。今主少國疑,令人肉痛。唯願此戰以後,秦國可定,富國強兵……”
但今晚倒是曲解了義渠人,義渠人的風俗是火化。
甘龍與明、杜兩位校尉同時起家,連聲喝問,彷彿不敢信賴本身的耳朵。
軍卒退下,未等甘龍發問,明恭搶先一步說道:
明恭板著臉說道:“君命如天,恭無二言,唯討逆以報君耳!”
動靜傳來,全營的老秦人感到了莫大的欺侮,甘龍也不由得勃然色變、投袂而起!
能夠因為入夜人雜,故而將秦軍將士的墓也給掘了,將秦軍將士的屍身也一塊給火化了。
甘龍道:“兩位校尉,即將進入共邑地界,此前此地遭受地動,國有大事,六合示警啊!”
甘龍大為不滿,眉頭一皺,低聲喝道:“出去!”
國有大事,這話就意味深長了。公子連歸秦,焉氏塞反,當然是大事,就看你如何來熟諳這件大事!
“好!再探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