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蚌埠[第1頁/共4頁]
當日軍強渡池河時,李宗仁為加強南線的戍守力量,急調第51軍由碭山南下聲援。第114師起首達到,當即在蚌埠至五河間淮河北岸設防,並趕修工事。日軍第26旅團於1日攻占臨淮關,次日晨在主力打擊蚌埠的同時,派出1個大隊,在飛機、炮兵火力保護下,由淮河向南凸出處強渡淮河。苦戰4小時,被守軍第340旅擊退。蚌埠守軍於2日退向淮河北岸,並炸燬了淮河大橋,但原停靠在南岸的數百艘民船未及撤走。2月3日,攻占蚌埠的日軍第26旅團又以約2個大隊的兵力乘民船在蚌埠以東實施強渡。戍守該段的第342旅英勇抗擊,但仍有一部日軍登上北岸。2月4日晨,第51軍的第113師車運達到,與第114師協同反擊,將已登上北岸之敵擊退。但當日日軍第26旅團另一部兵力在蚌埠以西度過淮河,攻占懷遠,進抵渦河南岸;第65聯隊亦進至上窯。第51軍調劑擺設:命第113師及安徽省保安第2團戍守小蚌埠(在蚌埠北,為淮河北岸的小鎮)至懷遠、渦河北岸一帶河岸陣地;第114師在其右翼,戍守臨淮關北岸至西門渡河岸陣地。軍部位於固鎮。
(1)第11個人軍為第1野戰兵團,位於定遠西方三十裡鋪至淮河南岸之間,向臨淮、蚌埠之敵側背威脅,以管束其渡河。第21個人軍為第4野戰兵團,在合肥、張橋鎮一帶集結後,向含山、全椒進步,側擊津浦南段之敵。第27個人軍(第6軍團)及安徽保安第3、第4團,歸楊森軍長批示,為第3野戰兵團,位於安慶以東,任安慶及其四周江麵之守備,並在安慶、廬江、有為間地區遊擊。於學忠總司令批示第51軍、第31軍為第2野戰兵團,於淮河北岸設防,禁止敵之北犯。以上各部概歸李品仙副司令長官批示。
1.戰區決對津浦南段之敵,拒止於淮河以南地區,由其側方持續予以打擊,漸次驅除清除之,同時穩固魯南山地。對津浦北段及隴海東段取側擊之勢,管束敵之南下或西上,以拱衛徐州。與第一戰區之作戰地境為郾城、周家口、鹿邑、商丘、城武、鄆城、張秋鎮之線,線上屬第一戰區。
(4)第四遊擊區,以在皖北之保安隊及在該區宋世科、孫伯文、季光恩等遊擊軍隊為基乾,歸李品仙副司令長官批示,截斷津浦南段,以禁止敵之聲援。
“(3)第3軍團在臨沂四周,共同該方麵處所軍隊,各以一部篡奪蒙陰、泗水後,向泰安、大汶口間及南驛、曲阜之敵威脅。對日照、莒縣、沂水北方要點,派一部與水兵陸戰隊結合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