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說上文,南霍村禦大夫的兒子董樹祥,遵循父親的來信說法一一辦理。構造了50輛大車,並讓鄢渡代家籌辦了70艘雙蓬大船,全數搭靠在小街子黃河渡口,整天從惠民、商河往小街子渡口拉黑豆、高粱裝船,一向乾了一個多有,纔算裝滿大船。有董樹祥領頭,董佃遠帶領30多個門徒押運,拔錨開船,直奔甘肅蘭州雄師草料廠而來。
仁風羅家種著伍拾來畝地,還開了其中藥鋪,光賣中藥材,不出診,一年下來也能支出個幾百兩銀子,在當時的周邊村提及羅家來,也算是個富戶,不然陳玉梅也找不到羅家。
出這事的啟事還得重新提及。仁風東邊有個東小莊,村裡有個趙傳朋,自幼父母雙亡,從小跟著叔父長大,從小無人管束。好吃懶做,從小靠吃仁風集長大。五天一個仁風大集,每到大集這天要點小錢、要點吃的,也能混五天。不久前他趕了個鄭路集,熟諳了鄭禿子,結識成了好朋友。偶然中提及了仁風西街的羅家大戶,鄭禿子聽的故意。心想如許的大富戶敲他一杠子無防,夠吃幾年的。拿定主張後,讓人把趙傳明找來,大師謀齊截番,這才寫了封借銀二萬兩的信,讓人給羅當家的送了來。
董采荷又伶仃拜見了楊忠仁、李化龍等人,一應事物辦理結束,雇了大車,裝好二百多萬兩銀子,本身親身押車奔濟南而來。
這天濟南省扶台衙門前來了一夥北京的禦林軍,領頭的欽差大人就是戶部總抄事楊忠義。大呼郭扶台接旨。這下可好,董采荷去一趟北京,混了個製錢總監,賞了個正五品頂戴,賣力製模、澆鑄一應事項。在北京有扳指鋪,李化龍、楊忠仁、楊忠義等人在金鑾殿天子麵前出麪包管,才辦成此事。聖旨寫的明白,每50萬兩為一個震子,共批了一千個震號,也就是山東必須向國庫交納伍千萬兩白銀,分三批繳清,國度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