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中錄:女宦官的宮闈秘事_第17章 紫醉金迷(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雅間內卻不但她和李舒白,另有一樣身著微服的昭王李汭及鄂王李潤,以及一個正坐在琴幾前緩緩撥弄的女子。那女子看年紀已經有四十來歲,五官非常斑斕,隻是麵龐上很有蕉萃之色。她瞥見黃梓瑕出去,也不說話,隻朝她微微點頭,信手在琴上輕彈,琴聲清越,非常動聽。

這牡丹恰是那朵綺琉璃,現在供在一個廣大的水晶盆中,上麵盛了淺淺的水,剛好蘸著花枝,養著那一朵花。但花朵畢竟已經顯得蕉萃了,花瓣略有捲起,也飄零了一兩瓣。

以是她回過甚看著王若,笑著說:“王妃存候心吧,我不會對彆人提及的,隻會對王爺說,王妃還收藏著王爺贈給她的那一朵綺琉璃呢。”

黃梓瑕想著王若初見李舒白時的景象,心中感覺並非如此,但還是笑道:“看你當時的模樣,就曉得了。”

黃梓瑕笑著安撫她:“不消擔憂,王妃聰明穎慧,記起來天然也是極快的。”

黃梓瑕不覺笑了,說:“王妃何必替前人擔憂?王皇後最後成了王太後,家中滿門繁華。他兒子漢武帝厥後曉得母親與布衣生過一個女兒,還親身登門拜訪,稱她為姐姐。我想皇家也有豪情,凡事亦能用常理推斷。”

黃梓瑕在內心冷靜想著。她深切感遭到王若那種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李舒白的神馳神馳,以是一時有點利誘,彷彿她的心境也被王若的表情感染了。

轉頭看紅日西斜,她便漸漸站起家,說:“我該歸去啦,王妃能夠先將這幾本律令留著看看。”

“我笑你甚麼。”黃梓瑕笑道。

“你可不能對彆人提起。”

黃梓瑕點頭,說:“女誡是閨閣中開蒙的,素綺姑姑也隻是常例說說罷了,如何王妃有感麼?”

陳念娘緩緩點頭:“我年事已長,現在在江南雲韶苑中作琴師授藝,餬口無憂,恐怕已經不能適應教坊了。”

李舒白見她打量阿誰女子,便說:“她是董庭蘭的再傳弟子陳念娘,前日聽昭王說她到了長安此處,我和鄂王相約過來聆聽她的琴藝。”

“我……之前天然是讀過的。”王若從速說,“隻是俄然想到一二事,感覺心中無解。”

本朝以來,西域胡化的樂器和音樂盛極一時,七絃琴常常因“古聲淡有趣,不稱今情麵”而少人賞識,但董庭蘭在盛唐時卻憑著本身高超的琴藝極受讚譽,高適也曾為他寫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那個不識君。

李潤讚美道:“真是絕妙,能夠想見當年董大之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