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中錄:女宦官的宮闈秘事_第136章 百年之歎(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本朝近百年來,朝政多為寺人把持,朝臣死於其手不計其數,乃至天子也為寺人所殺。先皇裝傻充愣,韜光隱晦多年,終究擊殺了當初攙扶他上位的馬元贄,可現在的天子,卻絕騙不過早已有了防備的王宗實,也底子有力對抗。

自兩人相遇以來,他第一次以這類鋒利的口氣打斷她說話,讓她不覺驚奇,抬眼看著他,說道:“等其間的事情結束時,王爺說過會當即帶我疇昔的。”

天氣漸暗,室內的燈顯得更加現亮起來,投在他們兩人的身上,明處越明,暗處越暗。

“我以為,此事與你、與本案無關。”

“比你早一點。”他坐在案前,望著那條小魚,神情安靜之極,“在九鸞釵被盜,你去棲雲閣內查抄時,我在閣外雕欄旁,瞥見了上麵的郭淑妃。她給了禹宣一個東西――厥後,你奉告我那是一封信,並奉告了我信上殘存的那一句話。”

她俄然在一刹時明白了過來,喃喃地說:“王宗實。”

紫袍玉帶,眼神如同毒蛇的男人。

因為他姓李,他是夔王李舒白。

“那你為甚麼不跟著禹宣一起赴蜀,還要我帶你去?”

“本王此生,從不懺悔。”李舒白臉上的神情,更加冰寒,他轉過目光,再也不看她,隻冷冷說道,“你說得對,我們本來便是互開前提,相互需求藉助對方罷了。比及你家案情明白之時,我們便可分道揚鑣,再不相欠了。”

黃梓瑕的麵前,俄然閃過阿誰站在太極宮的殿閣之上,遠遠打量著她的男人。

她咬了咬下唇,低聲說:“王皇後不會將此事揭穿,這對她又有甚麼好處呢?皇後最聰明的做法,應當是警誡郭淑妃,讓郭淑妃也成為出麵發起皇後回宮的人之一罷了。”

黃梓瑕感覺他的話語中,有些東西本身是不承認的,但遵循他們一開端的商定而言,確切又是如此。

黃梓瑕沉默不語,好久,才說:“不管如何,禹宣與我,畢竟多年相識相知,我還是應當曉得他的事情……”

黃梓瑕一頭霧水,不明白他俄然翻臉是為甚麼,隻能解釋道:“此案已經定審,若王爺不幫我,我絕難在蜀地昭雪。之前我與王爺已經談妥此事,莫非事到現在,王爺要懺悔麼?”

李舒白點頭,說:“不,王皇後能走到明天,絕非幸運。她身後所站著的人,纔是不成忽視的。”

她的手不自發地向他伸去,在超出幾案之時,隻覺到手腕一涼,放在案角的琉璃盞被她的手帶到,頓時向著上麵的青磚地倒了下去,砰的一聲脆響,琉璃盞摔得粉碎,水花四濺當中,隻留下那條小紅魚徒勞地在地上亂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