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宗師_第六百五十八章 大結局(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乾寧十二年,沉寂了四年之久的大乾,再次水陸兩陸殺奔印度,領兵的主將方纔被封為鎮南將軍的馬樂。

彼時,方纔被眾臣擁當即位不久的顏長歌,位居東宮數年,根底早就安穩非常,又有馬晉等大佬大力支撐,很快就坐穩了龍椅,並議定了年號“乾寧”,籌辦於次年始論。

…………

以是,跟著大乾對印度的深切滲入,兩方相互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大,終究在乾寧八年底,英乾開啟大戰。

不過和現在勢單力薄,窮鄉僻壤的高麗、東洋比擬,印度本身雖不強力,但無何如其早被大不列顛英格蘭盯住了,現在馬晉他們要虎口奪食,英格蘭的國王大臣又豈會情願。

彼時,大乾恰是國力最頂峰期間,高麗作為大乾屬國,避居其下上百年,骨子裡對大乾有股子擺脫不了的畏敬之情,大乾來攻,高麗舉國高低的君臣公眾底子不敢有涓滴抵當之意。

因而,大乾朝堂顛末一陣商討,把下一個目標放在了印度身上。

這邊還冇消化完朝鮮之戰的戰役福利,馬晉又把目光看向了間隔朝鮮省不遠的東洋,以及和西南交界的暹羅、緬甸、老撾等地。

乾寧四年,馬晉以高麗(朝鮮,地名河蟹)暗害兵變為由,說動顏長歌出兵二十萬,對高麗停止滅國之戰。

固然馬晉內心並非很想做這個首輔,但既然現在已經身負重擔,那就容不得他胡亂的混日子,不然幾年後離任官職,發明本身在首輔位置上碌碌有為好幾年,一事無成。

因而,馬晉用了三年的時候,步步蠶食,終究勝利拿下西南各國,使其成為大乾國土不成豆割的一部分,而僅剩的東洋,雖儲存著國體,但實際上已經成了大乾的殖民地。

以是,英陸軍麵對大乾的煌煌之師,當即慘敗,要不是英軍武將見勢不妙跑得快,恐怕英陸軍就得全軍淹冇。

馬晉的這一係列行動,很多人都表示非常不解,乃至出言誹謗,但馬晉卻對此始終無動於衷,仍按本身的設法一步一步實施著大乾崛起的打算。

既視其為本身儘忠的君王,也尊其為對本身照顧有加的兄長,偶然候馬晉將顏易當作本身最好的朋友,甚麼事都坦誠相待,知無不言言無不儘;而偶然馬晉又心藏玄機,在顏易麵前謹慎翼翼,警戒非常,回個話都要在內心斟字酌句,千迴百轉。

豈不是上對不起景康帝、顏易的在天之靈,下對不住大乾境內的億萬百姓殷切等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