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歌_跋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宣帝劉詢對待宗室親厚多恩,卻獨對昌邑王劉賀不喜,多次下旨斥責他的言行,乃至最後下旨封他為“海昏侯”,昌邑王劉賀逆來順受,從無抵擋,對“海昏侯”的封號也敬納。據史籍記錄,劉道賀行獵,身安康,最後卻無疾而終,年僅三十多歲。而廣陵王劉胥則恰好相反,按照史冊記錄,宣帝對其禮待厚賞,皇恩隆厚,可他仍然對天子不滿,竟然倒行逆施,請巫婆謾罵宣帝早死。事情敗露後,劉胥懼罪自荊他身後,劉詢將廣陵國拔除,不準劉胥的子孫擔當封地。直到元帝劉奭即位後,才複封劉胥的太子劉霸為廣陵王,償還封地,以奉劉胥之祀。

安眠:即“帕提亞王國”,西亞古國。

劉詢因為善於官方,深知官方痛苦。他體察民情,嚴格束縛官吏,誅殺了很多位高權重的贓官貪吏。他還多次赦免賦稅,招安流民,減輕科罰;在農業出產等嚴峻國策上,他持續采取霍光的主張,令民富國強;而對周邊國度的政策上,劉詢則軟硬兼施,縱橫結合,各個擊破。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劉詢派雄師打擊羌族,羌族各部落結合,並向匈奴借兵,因天時之便,隱然占有上風,合法漢朝軍隊情勢危急時,羌族發作莫名的內鬨,主戰的首級楊玉、猶非等人被殺,羌族大亂,最後降漢。西域各國,烏孫、車師、龜茲紛繁歸附。甘露三年(公元前五十一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親至五原塞上要求入漢朝稱臣,南匈奴成了漢朝的藩屬,伴同呼韓邪單於歸順漢朝的另有武帝時叛變漢朝、歸附匈奴的李陵先人(李陵乃飛將軍李廣之孫)。至此,宣帝劉詢得以完成武帝劉徹終其平生、傾舉國之力都未儘的功業——四夷臣服,天下歸順。

漢武帝末年,因為比年交戰、窮奢極欲和酷刑峻法,社會衝突日趨鋒利,地盤流失嚴峻,民不聊生,農夫叛逆的烽火四起。麵對民怨,漢武帝想起秦亡於窮民叛逆的前車之鑒,下《輪台罪己詔》,懺悔半生所為。

武帝身後,昭帝劉弗陵八歲即位,夙慧多智,果斷善斷,數次下詔賑貸百姓,減免田租、口賦等賦稅,短短十三年時候,賦稅就減少了三分之二。同時他弛科罰,赦天下,推行仁政。在他在朝期間,百姓安居樂業,國庫開端充盈,漢朝開端呈現了複興穩定的局麵。

宣帝統治期間,“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史乘上評價這段期間是漢朝汗青上武力最強大、經濟最繁華的期間。但宣帝的功勞離不開昭帝為他打下的根本,以是昭帝劉弗陵和宣帝劉詢的統治被並稱為“昭宣複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