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後呢,這個係列呢?”茱莉亞想起了陸離撰寫的那些關於淺顯人的匠人故事,不由有些煩躁。
陸離幾近就要承諾下來了,“好”的話語已經在舌尖打轉,但畢竟還是吞嚥了下去。如果不是這一次歐洲之行,完整翻開了眼界,讓他真正的明白,很多時候,對峙是需求支出代價的。現在,陸離恐怕也就直接讓步了。
因為匠人精力而博得存眷的專欄,現在卻即將為了博得更多專欄而放棄匠人精力,開端以次充好地停止注水。
集合在這一個小小的專欄之上,能夠窺見“紐約察看者報”所代表的當代社會,急功近利,暴躁陋劣,好處至上;還能夠窺見羅曼尼-康帝酒莊所代表的匠人精力,用心致誌,精益求精,沉心靜氣。
這對於一個外來職員是一件多麼不輕易的事,特彆是對華裔來講,更是如此。
深呼吸,陸離不由再次深呼吸了一下,明智是一回事,打動又是彆的一回事,回絕的話語已經在舌尖打轉了,卻還是說不出口。
多麼諷刺,不是嗎?
茱莉亞承認,她實在是附和陸離的。一週兩篇專欄,數量是方纔好的,翻倍以後,這就顯得太多了,短期以內的話題效應會很有效果,但泡沫消逝的速率也會超乎設想,這是得不償失的。
陸離關於羅曼尼-康帝酒莊的七篇專欄,她都已經瀏覽過了,這的確是一個係列,七個分歧的主題,層層推動,思路清楚,首尾照應,當七篇全數登載以後,能夠真正地讓人們感遭到羅曼尼-康帝的匠人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