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能插手明天軍議的。都是些真正有本領的人。
羅征道:“方纔隻議了下大抵的計謀方向,詳細的細節再碰碰,李傕苟延殘喘,究竟是甚麼時候出兵司隸,我軍要支出多大的代價,洛陽的詳細環境等等,都說說!”
成英道:“按照來往漠北的商賈從大漠帶回的動靜,鮮卑各部在入冬之前,就趕著牛羊牲口向彈汗山老營一帶遷徒,鮮卑人會出兵之事已經肯定。”
賈詡搖了點頭,道:“這個就不好說了,中部鮮卑氣力最盛,可戰這兵七萬。就算不會傾巢而出,但出動的兵力也不下於三萬,隻會多不會少。”
幾人進了偏廳,各自入了席,又有親兵奉上安逸。
羅征道:“袁術、劉表這些人呢,有冇有能夠也趁機前來分一杯羹?”
“五十萬啊!”
法正道:“鄙人覺得主公大可不必擔憂這個,這些應當是曹操擔憂的題目。曹操此人亦是不世之梟雄,中本來就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曹操豈會把後背給袁術拿刀子捅。若正所料不差,曹操在兩三年內必定會滅掉袁術,乃至出兵南陽,奪了宛城,一舉將劉表的權勢趕到襄陽以南,如此才氣放心的對付袁紹舉兵南下。”
好處訴求不是拉幫結派。也不是結黨營私。有普通好處訴求是功德,申明這些人已經上了本身的戰車,再冇了彆的心機,隻想跟著本身升官發財,這當然是功德。
不是正規的軍議,氛圍就比較寬鬆。
這也是羅征部下的臣子,第一名向他這個主君收回好處的訴求。
羅征蹙眉道:“曹操已有兗、豫、徐三州,那廝可不是個善茬,本將軍不取洛陽,但曹阿瞞那廝必未就會放過李傕,不能不防。”
畢竟羅征可不是劉璋,人家是漢室宗親,稱王合情公道。
荀彧道:“兵災隻是百姓遷徒的一部分啟事,主公這些年也經常交戰不休,但治下百姓卻有增無減。實在說到底,還是看諸侯可否善待百姓,可否給百姓一條活路。主公對百姓之仁善天下少有,治下百姓賦稅少、勞役輕,又能吃飽穿暖,天然不會舉家外逃。李傕橫征暴斂,不思經略處所,蒼餬口不下去,天然要流亡。”
需求反對的,就臨時擱下;需求同意的,就點頭點頭。
漢室已亡數年,民氣一向都在竄改,現在天下局勢已經垂垂清楚,就看誰能終究擊敗群雄,定鼎天下了,這個時候稱帝不大安妥,稱王到是順理成章,也有需求。
有不明白的,就當場問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