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姐弟再為本事,也是家屬供出。
這天底下的好男人,能到處讓人對勁的,恐怕得掰動手指頭一個一個數,也一定能數到十個手指頭。
“四房老夫人識字未幾,不懂詩詞歌賦,更不懂大師之間的情麵來往。未曾真正教誨於你們姐弟。是以現在你們姐弟,一人已中秀才功名,一人即將出嫁,卻尚算甚麼都不明白。”
這話雖是誇獎,但是溫宥娘也自發擔不得,若她不是活了兩輩子的人,又何來的聰明?怕也與這世道的芸芸眾女普通,胡塗且寒微的活著。
但是讀書人中也一定冇有專情取信自律之人,多寄情與山川,修身養性,亦無塵凡滋擾,倒是讓她想著便有些心動。
六老太爺不知溫宥娘穿越,隻感覺她聰明,卻也完整能想到,等她真正嫁了人,承擔起該承擔的任務以後。麵對上那些以往未曾麵對的事情之時,纔會知此中艱钜,並非己力可成。
六老太爺點頭,撈起前襟坐下後道:“你也坐下。”
溫宥娘眉眼一抬,便知說錯了話,便不再言語。
“老祖宗過譽了,宥娘深感有愧。”溫宥娘忙道。
六老太爺聞言隻一聲嘲笑,問道:“冇有家屬?若你們姐弟自幼離了溫家,你可敢包管餘卿還能得中小三元?”
“餘卿現在十二,便得小三元,此中有弘文書院山長之功,卻也離不得你的教養。聽聞餘卿暮年便是由你發矇?”六老太爺問道。
“侯門多是非,你一身的本事與見地,毋須藏匿在後院當中。倒不若嫁入平常讀書人之家,與夫君琴瑟和鳴,為後代所記。”六老太爺接著道。
六老太爺將那番話問出來,天然不是為了指責溫宥孃的意義,道:“起家罷。老夫並無指責你之意。隻是盼你能明白家屬之重,於你之重。”
不信溫宥娘自謙的六老太爺道:“想來十年前,你不過三四歲,老夫見你便已經識字,頗懂事理。四房不成能那麼早便替你延請名師,怕也是後院中人教誨的罷。”
說到底,便如六老太爺所言,他們姐弟走到本日,確切靠的是溫府。溫府為溫氏的一房,天然亦代表了家屬。
溫宥娘回道:“之前一向有看著,隻是未曾挑到合適的。”
可惜溫餘卿為了在六太老爺麵前替她刷好感度,早已經將她出售了個潔淨。她這翻自謙的話,六老太爺又如何信得。
六老太爺也彷彿不奇特溫宥娘說出那樣的話來,隻道:“溫氏也好,餘卿也罷,都不需求你們小娘子嫁出出息來。你們嫁得安穩,過得好了,便是對溫氏最好的福報。我們溫氏,是講究門當戶對,卻也要看對方操行。品德不佳,就不堪為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