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上,呂珍隨張士誠於泰州白駒場叛逆,作為‘十八條扁擔’之一,他深受張士誠重用,為張士誠東征西討,立下浩雄師功,官至張士誠的吳國左丞相。
“誠王,但是......”
“甚麼?”呂珍驚撥出聲,彷彿相通了某個樞紐,口中喃喃道:“不會的,不會的,誠王不會如許對我的!”
“誠王(張士誠)對呂某既有兄弟之情,又有知遇之恩,鄧大帥如果想讓呂某叛變誠王,隻怕是……”
隨後,鄧愈朗聲說道:“降與不降,國寶不消急著做決定!來人,把呂將軍送去歇息,好生接待,不準怠慢!”
張士誠也對張士義的表示非常對勁,固然他現在貴為大周誠王,但大周內部各派係權勢好處糾結,有些叛逆時的老弟兄垂垂起了彆樣的心機,而張士義的捷報,倒是直接地晉升了張士誠的聲望,使得他的誠王大位更加安定。
......
鄧愈爭雄天下的大業才方纔起步,如此極具潛力的文武全才,鄧愈又如何捨得等閒將他殺掉。
“鄧愈小賊,你竟敢害我胞弟!!!”
張士誠胸膛快速起伏,猛地一拍桌案,力勁之大,竟將整張桌案拍得粉碎。
“不必!先不說脫脫南下能夠是子虛烏有之事,即便是真,他要集結雄師來攻高郵,也需不短的時候,而在這期間,本王能夠先統軍剿除鄧愈小賊,如此,也算是撤除後顧之憂,到時,便可儘力對付脫脫!”
“誠王息怒,微臣豈敢衝犯尊威!”
一時候,堂下世人愣在當場,就連展開眼來的呂珍,也一樣是滿臉驚奇,他真不明白鄧愈為甚麼會在最後一刻罷手,並且態度還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砰!!!”
“哈哈哈,人言呂國寶乃忠貞之士,本日一見,公然名不虛傳,很好,本帥最賞識的就是你這類忠肝義膽之士!”
“徐子達(徐義,字子達),你連番禁止,但是諷我身居高位後,便冇了廝殺本領?”張士誠暴喝一聲,如若噬人猛虎。
以後,鄧愈給此次大戰中立了功績的文武做出一番封賞,並安排主管標兵、細作事件的陳暉賣力將呂珍的家眷奧妙接來盱眙,便草草地結束了議事。
堂下世人見張士誠怒焰滔天,頓時感覺心頭彷彿壓著大山,連呼吸都有些不暢起來。
鄧愈彷彿預感到了呂珍會這麼反應,一點也不驚奇,持續添一把火道:“像你如許的結拜兄弟,張士誠有十幾個,可像張士義那樣的胞弟,他卻獨一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