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過譽了。”
“諾。”
“謝娘娘恩情。”
“且容末將再行考慮一二。”
一見陳子明反應如此之快,楊淑妃雖還是未曾出言點評,可倒是嘉許地點了點頭,隻不過並未就此打住,而是緊接著又提了個題目。
“畢竟曲池七月中,風景不與四時同,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好,好一首七絕,卿家公然大才,好!”
楊淑妃倒是走得乾脆利落,可汝南公主倒是較著不樂意了,扭捏著不肯起家,一雙大眼睛裡儘是期盼之色地看著楊淑妃,明顯是籌算留下來跟陳子明卿卿我我上一番,隻可惜楊淑妃壓根兒就冇理睬,一揮手,自有兩名宮女行上了前來,各出一手,非常恭謹地將汝南公主扶了起來,一見及此,汝南公主也隻能是幽怨地看了陳子明一眼,無法地跟著楊淑妃一道分開了紫雲閣,自行乘馬車回宮去了。
詩當然了好詩,抄襲自楊萬裡的千古絕唱《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能不好纔怪了,當然了,陳子明也不是完整照搬,改了幾個字——將西湖改成了曲池,將六月改成了七月,彆的的麼,那就毫不客氣地原封照抄了,對此,陳子明倒是冇半點的不美意義,歸正宿世那會兒的實際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求能將汝南公主娶過門便好,至於啥臉麵不臉麵的,陳子明但是懶得去思考那麼很多的。
隻一聽,陳子明立馬便瞭然此問還是出自《禮記》,壓根兒就未曾有半點的遊移,幾近在楊淑妃的話音剛落了當口,陳子明便已介麵給出瞭解釋,用的也是《禮記》中之所言。
楊淑妃這麼句問話一出,汝南公主當即便嚴峻地坐直起了身子,冇旁的,飽讀詩書的汝南公主很清楚五經裡就屬《禮記》最為博雜,也最貧乏連貫性,平凡人要想背熟《禮記》可不是件輕易之事,冇個幾年苦功,壓根兒就彆想辦到,她本人倒是熟稔得很,題目是此時現在,她倒是不能幫著陳子明作答,乃至連表示一番都不成,若不然,怕是少不得要挨楊淑妃的狠批,一旦弄巧成拙的話,反倒不美,故而,汝南公主也就隻能是空焦急罷了。
楊淑妃這麼個題目可不是那麼好答的,縱使朝廷明經測驗也不過就是這麼個難度罷了,無他,此句出自鴻篇大著《尚書》中《湯誓》篇的一語,還是隻要半截子話,若不能對《尚書》熟稔已極的話,底子不成能想起此言在哪一篇中所載,當然了,難度隻是對旁人而言的,以陳子明那等變態的影象力而論,這道題可謂是簡樸至極,隨口便給出了精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