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誕生(美娛)_115.提名盛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而從《泰坦尼克號》上映以來,關於卡爾・霍克利這個角色的影評,更是多到快能出一本書了。

《綜藝》、《好萊塢報導》、《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紛繁第一時候轉載了訊息。

最好影片、最好導演、最好女配角、最好男副角、最好女副角、最好拍照、最好藝術指導、最好打扮設想、最好聲響、最好電影剪輯、最好音效剪輯、最好視覺結果、最好原創歌曲、最好配樂(劇情類),首要獎項裡,獨一最好男配角和最好編劇兩項冇有獲得提名,詹姆斯・卡梅隆和二十世紀福克斯在1997年的多憋屈,現在就有多東風對勁。

一月上旬到中旬,紐約影評人協會、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美國國度影評人協會、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波士頓影評人協會這美國五大汗青悠長的影評人協會獎,也都前後公佈了協會認定的1997年度電影類獎項最好獲得者名單。

奧斯卡提名發表後,一些媒體對於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未被學院提名這件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學院裡的老學究評委們對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存在成見――《泰坦尼克號》流行全天下後,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的腦袋上立即就掛上了一頂“環球偶像”的帽子,不管走到哪兒都跟著鋪天蓋地的狗仔隊和幾近猖獗的女影迷,非論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曾經是甚麼模樣,他現在都已經變成了最讓學院討厭的那類演員,以是,奧斯卡會提名他纔怪。

但是,這並不代表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就能對冇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事兒滿不在乎了。

“《泰坦尼克號》在全天下颳起的海潮越大,越能帶給統統美國電影人‘好萊塢黃金期間重新復甦到來’的幻覺,這對奧斯卡那些年長的評委們來講有著不成順從的吸引力,均勻春秋已過六十歲的他們恰是全好萊塢裡最記念疇昔光陰的那群人,以是,奧斯卡在影片提名上絕對會授予《泰坦尼克號》最大的必定,但是最後大船到底能捧走幾個獎盃,那就是個未知數了。”

當1月下旬出爐的第55屆金球獎一口氣給了威廉兩個提名,《千鈞一髮》當選最好男配角、《泰坦尼克號》當選最好男副角的時候,羅傑・埃伯特終究在《芝加哥太陽報》上登出了他關於《泰坦尼克號》的第三篇影評。

“當卡爾兩次放棄登上救生船的機遇,和傑克一起站在雕欄後,淺笑著和救生船上的露絲告彆的時候,他們之間有甚麼分歧呢?都是愛著露絲並千方百計但願她活著的男人罷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