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魏晉風度_第2章 人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謝安是東晉的救星。

不出簡文帝所料,謝安終究再次退隱,今後留下“東山複興”的成語。不過他的東山複興,是在社會各界呼聲很高今後,是以有人不無諷刺地問他:老兄高臥東山不肯退隱,弄得人們都說“安石不肯出,將如百姓何”。現在安石出山了,叨教百姓又該拿安石如何辦?

謝安哈哈大笑。[61]

今後,奸雄二字,就成了曹操的標簽。

王導度過了難關。

司馬睿卻做了一個精確的決定。他訪問了王導,並讓他穿上朝服。誠惶誠恐的王導跪下來叩首賠罪說:亂臣賊子曆代都有,冇想到竟出在臣的家屬。

簡文帝就是差一點被司馬睿立為太子的那小我。他也是清談家,並且學問賅博,氣度不凡,口碑極佳,就連桓溫都常常感慨:朝廷中竟有如許的人物![45]

今後,他成為東晉宦海的不倒翁。元帝駕崩後,王導又幫手了明帝和成帝,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

冇需求弄清楚哪一個版本是最原始和最正宗的,因為不管哪種都承認曹操不是平凡人等。實際上在漢末魏晉期間,豪傑與奸雄或者梟雄,並冇有太大的辨彆,並且“豪傑”這個詞也是有明白定義的: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豪傑。

明顯,英,就是才調出眾(如英才),或天賦過人(如豪氣),或芳華抖擻(如英年);雄,則是大恐懼的(如雄霸),或強有力的(如雄風),或極威武的(如雄赳赳)。據此,曹操當然是豪傑。他本身這麼以為,彆人也如許看。

這個故事在當時必定廣為傳播,並且有各種版本。但最為後代認同的,是如許十個字:

實際上魏晉期間豪傑的觀點與品德無關。劉琨便本來是風騷才子,喜好聲色犬馬,祖逖的行動則幾近劫匪,但這並無毛病他們忠君愛國和建功立業。一樣,他們把天下大亂看作立名立萬的大好機會,因半夜雞叫而欣喜,也不奇特,固然這欣喜不免“幸災樂禍”之嫌。[13]

如許的人,當然能做賊,並且是竊國悍賊。

明顯,這內裡的關頭詞就是度量。度量,也是魏晉風采的首要內容,並且是在東漢末年開端風行的新詞。它乃至比純粹更首要。一小我,如果度量不敷,再純粹也隻是清澈的山泉。相反,哪怕渾濁一點,也是汪洋大海。[63]

但是王導一眼就看破了司馬睿的快意算盤。他一把扒開指導他去東廂配殿的人,徑直走到天子禦座前,恭敬而倔強地問道:不知陛下為何要召見臣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