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曹操打敗的劉備隻好去投奔袁紹,袁紹則出城二百裡相迎。他冇能誘降張繡,卻獲得了劉備,並且劉備還是從曹操那邊出走的,袁紹真是喜出望外。
張繡聽得目瞪口呆。他說:剛纔不聽先生的話,才落得如此敗局。現在敗都敗了,還追甚麼追?
彆人說曹操的。比如諸葛亮,就說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孫權個人的人,也說曹操“挾天子而征四方”。作為政治敵手,他們都曉得“挾天子”是不品德的,是以毫不躊躇地給曹操戴上了這頂帽子。[13]
不能,因為袁紹不肯意。
董昭本來是袁紹的人,因為袁紹聽信讒言對他產生思疑,隻好分開袁紹去洛陽,半路被張楊收留。董昭看出曹操纔是當今天下的豪傑,便壓服張楊與曹操合作,又本身掏錢以曹操的名義給李傕和郭汜送禮。今後曹操跟朝廷有了來往,並被正式任命為兗州牧。
是以,毛玠提出三項建議,即奉天子、修耕植、畜軍資。奉天子是政治計謀,修耕植是經濟計謀,畜軍資是軍事計謀,可謂“綱領性檔案”。[6]
這是很高的報酬。漢朝的將軍有兩等,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叫“名號將軍”,是第一等。曹操代理過的奮武將軍,劉備擔負過的鎮東將軍,叫“雜號將軍”,是第二等。劉備封左將軍,可見曹操的看重。
許攸卻開口便問:叨教貴軍另有多少糧食?
降張繡,擊劉備,滅袁紹,
曹操方麵的說法是甚麼?
董卓死了,是呂布殺的。
建安四年(199),袁紹集結十萬兵力,籌辦攻打許都。曹操則在八月軍進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玄月分兵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戰役一觸即發。
張繡說:袁紹強大,曹操強大,跟我們又有前嫌,如何還要去投奔他?
許攸毫不客氣地說:不對!重講!
這就奇特了。
賈詡說,環境變了,你追就是。快去!
起首是劉備開溜。劉備在政治上是很敏感的。彆人看好袁紹,他卻看衰,乃至在曹袁兩軍相持不下時,就已經預感到袁紹必敗。是以藉口結合劉表,一走了之。[47]
但是勝利以後的王允也犯了跟董卓不異的弊端,那就是大開殺戒,連累無辜,大學者蔡邕也被誅殺。傳聞,殺蔡邕時,很多人表示反對。王允卻說,當年孝武天子冇把司馬遷殺了,成果留下一部誹謗之書。現在國運式微,豈能讓一個奸人拿著筆站在年幼的天子身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