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繼勳卻冇受命退下,袖子裡取出幾頁紙,雙手遞給鄧舍,說道:“臣已草擬好了幾條,請主公旁觀。”
對遼東的戰事,鄧舍現在並不太憂心了。
鄧舍驚詫,不由發笑,點著洪繼勳,轉顧姚好古,道:“洪先生從不打無籌辦之仗,萬事想在前邊。前人所謂‘天未陰雨,綢繆牖戶’者,也不過如此了。”
“不錯。說是暫緩措置,實在也緩不了太久。主公若能以臣之策,則東線的戰事指日可停。能夠由王祺出麵,喻以招降。如此,我軍既能夠減少喪失,迅結束戰役,又能夠獲得一支戰役力較強的軍隊,分身其美,何樂而不為?”
文華國的前鋒,目前已經進入了王京。趙過擊退了兩次南高麗各地的勤王之師,彈壓了一次本地州縣的反叛,京畿一帶,還是緊緊地把握在他的手裡。李和尚停頓較慢,但也勝利地纏住了南高麗的主力。隻等文華國騰脫手來,便能夠構造包抄,停止毀滅戰。
在聽他們彙報前,鄧舍先把姚好古剛纔說的內容,簡樸地與洪繼勳交換了一下,剛好有行樞密院的官員也來了,叮嚀他們本日構成公文,下達各處。有戰事的處所,能夠暫緩。比方遼西、遼陽,等戰事停了,再做措置。
一個樞密院的官員,——就是發起先打漢陽的阿誰,他提出了疑問,說道:“洪大人之策,聽起來甚好。隻是有一點:東線的麗軍主力會降麼?”
據報,南高麗的宗室、重臣們已經雲集漢陽,遴選出來了一個年幼的宗室後輩,用不了太久,便會即位稱王了。——前任麗王無子,冇有王子可立。故此,南高麗諸臣隻能從宗室後輩中推舉新王。
這一項事情,是重中之重。
“是。”
姚好古一拱手,請洪繼勳先說。洪繼勳當仁不讓。他發展雙城,算半個高美人,熟諳高麗的內部環境,是以在攻伐南高麗的戰事中,他起的感化弘遠過姚好古。如果說鄧舍是總批示,他就是副總批示。
新王一即位,南高麗群龍無的局麵就宣佈結束。國不成一日無主,有了國君,軍心、民氣就會獲得奮發,有了目標,不再混亂。那麼,會不會對王京以南的戰事產生一些影響呢?王京以南的高麗軍隊的鬥誌會不會是以獲得加強呢?如果獲得加強,隨後即將展開的毀滅戰,又會不會是以碰到艱钜的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