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賊1_35 平壤 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文華國老早就看姚好古、錢士德不紮眼,罵道:“兩粒老鼠屎也似,在湯裡上高低下。將軍,不如就和他攤牌,打平壤,叫錢士德跟著一同去!”他粗,卻不蠢,曉得姚好古、錢士德不能殺。

當然,慶千興還冇降,但先是鄧舍、後是洪繼勳,兩小我輪番上陣,物質上給最好的報酬,體貼無微不至;精力上,每天都去和找他談天,談兵論史。鄧舍倒還罷了,洪繼勳身份特彆,高麗風俗一儘皆知,人又博學明敏,察言觀色、投其所好,言辭到處,常常引得慶千興產生共鳴。

他不再多說,臨了告彆,袖子裡摸出張紙,遞給鄧舍:“將軍苦心民政,卑職雖不能與聞,仍有兩句話想要說:合作社乃韃子故智,用好則利,不消好則弊;*店獨出機杼,似可大有作為,然官參與商,亦然利弊兩端。此中可商討處,卑職已寫的清楚,將軍閒時,但請旁觀。”

洪繼勳的話有點誇大,平壤一座堅城,起碼頂的上一萬精卒,不過,他之以是信心百倍,是因了另有個戰略冇有當眾說出。他以為,鄧舍有慶千興在手,也起碼能頂的上一萬精卒,要曉得,平壤守軍絕大部分,可都是慶千興的舊部。

文華國不說,鄧舍也曉得,他冇這麼想,借這個引子,闡發敵我兵力,道:“除卻前次陣亡及各城守軍,雙城現有老卒九千人,第一批新卒近六千人,女真馬隊兩千人;加上德川三千人,便是說,我軍可用戰力統共兩萬人。

故此,每有議軍事、乃至議民事,他必調集諸將,既集思廣益,又給他們學習、進步的機遇。

李和尚道:“我軍統共可用的才兩萬人,你再分紅兩支,這還不是兵力分離?”

他的話引發了鄧舍的重視,問道:“直取也不可,緩緩推動也不可,你以為如何辦纔好?”

左車兒好學,身為親兵隊長,常得鄧舍指導,他的考慮就和羅國器有些分歧,他道:“羅千戶說的不錯,克一城而進一地,的確太慢。有兩個弊端,一則損我兵鋒,硬骨頭一個個啃下去,會對我軍形成太大的傷亡;二則給了平壤充沛籌辦的時候。我成了疲軍,平壤養精蓄銳,這仗,必敗無疑。”

羅國器文縐縐的一說,引出洪繼勳的興趣,他站起家來,端著茶碗,走到輿圖前,右手摺扇一合,以扇尾沿著大同江一劃到下,道:“主力天然今後出。德川為頭,兩翼為拳,則主力當如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