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借屍還魂”,有效者,不成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藉助冇有作為,卻仍有必然感化,應用恰當會揮一點影響的權勢,獲得對己方之無益,從而達到製勝的目標。
信上言道:“前日錦州大捷,得珍寶兩件,欲贈娘子。計算日程,五天後,我的使者便能給娘子送至。我有個發起說給您聽。現在掃地王親提諸軍,將要去撻伐火線。城中的軍心或許會不穩妥,何如藉此機遇,娘子乾脆停止一次夜宴,把珍寶出示給益都文武旁觀,如此,一則合了前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意義,二來也可示娘子之有暇,無益穩定民氣。娘子覺得如何?”
王夫人還能覺得如何?她的一點芳心早牽在了鄧舍的身上,鄧舍說甚麼天然都是好的。何況這個發起,本就很有事理。她當然欣然從命,翹足以待,等鄧舍的禮品送來。
“隨我來。”
那帳房不識得的畢千牛是為何人,問道:“老哥既是奉殿下之命前來,不知所為何事?殿下有何號令?請講。”
他堂堂海東高官,甘心隱姓埋名,在益都臥底的這很多光陰裡,每白天殫精竭慮,在海東對益都一無所知的環境下,短短的光陰內,硬生生無中生有,打造出了一個四通八達、觸角無孔不入的龐大諜報網,此中的艱險辛苦實在不敷與外人道也。他這麼賣力為甚麼?所為的,可不就是這一天麼?
且說鄧舍這擒賊擒王、借屍還魂之計,之以是早不說、晚不說,直到現在才向顏之希等合盤托出,倒是因了若行此計,非得鞠勝如許的益都朱門大戶共同不成。
“小毛平章那裡去了?”
在鄧舍擒賊擒王的打算中,王夫人這一環比較關頭。她既然承諾,接下來就順利非常了。把全數的打算關頭一環放在王夫人的身上,這彷彿有點孤注一擲。實在,鄧舍夙來謹慎,做事一貫兩手籌辦。若王夫人肯承諾,則自可智取;若王夫人不承諾,也冇乾係,他另有背工,大能夠采取強取的手腕。
有著忠誠仁義的雋譽,行此致人死地之悍策。曾經顏之希對鄧舍做過的評價,此時再度浮上他的心頭,真是半點不假!托名仁厚,實為奸賊,誠曹孟德之流也。但是,話說返來,亂世當中,也隻要如許的人,纔是值得拜托與投奔的明君呀!若拿三國人物來做比較,彆說曹操,即便忠義仁厚的典範劉玄德,試問:他的荊州如何來的?他的蜀地如何來的?他又是如何當著趙子龍的麵摔阿鬥的?他又是如何在臨危病死前,向孔明托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