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誠聽了,會有何反應?
說實話,事情展到現在,田家烈對鄧舍來益都的企圖也有些看不清楚了。他本覺得鄧舍想藉口助益都剿倭,從而展其在益都的影響,再尋機走水路攻取益都。但是現在倭患已平,往去安豐的門路又不通,不出料想的話,鄧舍病好以後即會迴轉海東了,彆人一走,“藉機攻取益都”等等的推斷,明顯就是荒唐好笑的了。
但是冇乾係,鄧舍雖身在益都為客,說到檢閱海軍,他倒是當然的主。佟、楊、郭諸將,他一個不派。帶來益都的臣子裡,羅國器官職最高,鄧舍就派他去。武將對武將,文臣對文臣。如此一來,王士誠會派誰隨行,呼之慾出。
“益都諸將有何反應?”
“現在益都高低,對王士誠的讚美高到無以複加的境地。連帶益都諸將外出,街道上也常常有熟諳、不熟諳的人對他們翹大拇指。他們從冇遭到如許的報酬,一個個與有榮焉。老成慎重的少,高傲恣縱的多。”
統統的人,有些是用心,有些是受了指導,總之,他們彷彿全數健忘了,真正剿除倭寇的到底是誰。
……
“田豐那邊的動靜很快就會來到,若田豐同意,那麼脫手的時候便迫在眉睫。看來得想個彆例,把他這塊絆腳石搬走了。”
這些人皆飽讀詩文,泡製出些歌功頌德的東西出來,的確易如反掌。接下來的幾天中,顛末他們奇妙的指導,《合座滅倭勢》即順順利利成為了益都文人、儒林,士子間言論的重點。乃至,垂垂地開端向基層百姓涉及,非論益都何地,凡有人堆積之處,議論最多的話題無不是王士誠的這一場劍器舞,並及由此延伸開來的“武功卓著、出息弘遠”等等。
鄧舍與世人相對一笑。益都的言論俄然呈現一麵倒,不管先前支撐不支撐王士誠的,全數眾口一詞地歌頌歌頌,料來田家烈定然如墜雲霧,摸不清腦筋,搞不明狀況。閉門不出,那就對了。
半夜半夜,王士誠尚且未曾入眠,掃地王府裡,文臣武將濟濟一堂,為慶剿平倭患,今宵將歌舞達旦。王士誠帶了醉意,親身了局,拔劍起舞。續繼祖、高延世在中間為他舉燭,燭影飄忽,劍寒如水。
王士誠趁著酒興,隨便而舞,冇想太多。姬宗周巧舌恭維,馬屁拍的震天響,拉出秦王破陣樂如許的跳舞來對比之。就算曉得是假的,那也歡暢。
一場舞罷,合座喝采。
……
次日,田豐的複書傳來,言簡意賅,八個字:“得知君意,願襄共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