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萬。”
洪繼勳先不回嘴,又問:“月餘前,豐州一戰。將軍切身插手,叨教,當時城中有多少人馬?”
宋朝廷下各行省,名義上歸屬中心,實際上各行其是。比如趙君用,他做過淮南行省的平章,除了奉龍鳳年號等以外,文官武將儘由本身任命,實權在握,形同盤據。一朝覆敗,不是去汴梁朝廷,反奔逃山東。毛貴為山東行省平章,一方大員,他殺之,而小明王對付察罕帖木兒等元軍不及,有力懲辦。緊鄰汴梁的山東、淮南還是如此,更彆說鞭長莫及的遼東。
“也正因為此,他才捨得派姚好古和錢士德千人鐵騎來,給他打前站。將軍信使纔去,而他的使者即到,何其急也!將軍,關鐸入高麗,近在麵前。”
“將軍一遲延,姚好古短期內就掣不得我肘。為我軍應對關鐸爭奪了時候。應對關鐸,在一個急。”
如許一來,大要上兩係各占半壁江山。而錢士德剩下的幾百人留下不走,請鄧舍於城中給他們打算營地,“駐紮協防”。
姚好古雖說公事已畢,但他一成“卑職”,話題順理成章地轉入了雙城總管府的民事交代上。
“汴梁危急,關鐸不會立即就來高麗。背主之名,大家驚駭。”洪繼勳瞧著鄧舍,笑了一笑,接著道,“在他的戲做足之前,他不會出軍。他會如何做戲?佯攻。金覆蓋諸州,他已攻陷,這是佯攻的第一步。但是還不敷,小可估計,他接下來會作勢向遼西行動,略做交兵,然後找個機原因作大敗。有了藉口他才氣轉下高麗。這中間少則兩旬,多則一月。”
鄧舍心潮澎湃。關鐸反不反,現在已經不是重點。遼東二十萬雄師南下,我改如何應對?拱手相讓?轉走他地?抑或是?
“先生先說麵前。”
“前驅可死,利器可無,將來不成不有。雙城我底子中的底子。關鐸勢大,倉促間我不能比。定州五城,他要時,便給他。唯有雙城,毫不能讓。保得此地,我另有東山複興之時,冇有此地,隨波流轉,將軍見過有隨波的浮萍不滅,反而成為大樹的麼?
“要論計謀職位,定州、寧遠,較之甲山更加首要。冇有甲山,不過少了條退回遼東的近路,就我軍眼下情勢,退,隻是後備,防不測;而攻,纔是先。姚好古舍定州、寧遠,卻要甲山。他為的是保我軍的退路麼?非也!他這是在為關鐸留入雙城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