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賊1_14 天算 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統共撥給吳鶴年二百士卒,其他三十人做為矯捷隊,聞鼓聲地點,夜間憑燈籠火把唆使,出轉動壓。

軍報最後寫道:“麗軍探馬幾次,急欲逼近窺測,猜疑之狀,儘顯無疑。但是雨大夜黑,小人防備又嚴,他們不能從漁場處看破詳情,小人顧慮,其會通報南麵主營,調派遊騎,抄至城下,觀我救兵究竟。將軍明斷。”

本地人熟諳本地事,冇羅李郎等人的幫手,吳鶴年不會這麼快就完成任務。鄧舍給吳鶴年有過交代,羅李郎等若陽奉陰違、拖遝磨蹭,隨時上報。他本都做好了殺雞儆猴的籌辦。現在看來,尚算見機。

隻要羅李郎等人,和他景況相仿:有文明、被迫從賊。有了共同說話,又各有所求;一來二去,乾係處的不錯。特彆羅李郎,怯懦、嘴笨,除了讀書冇乾過彆的,心無城府。好聽點說是訥言渾厚;直接點說,不折不扣的好亂來。以是,本日來見鄧舍,特地帶著一起。

“麗軍氣勢洶洶,城中百姓……”

當下,他溫言安撫羅李郎幾句,推心置腹隧道:“高美人竊據雙城以來,倒行逆施;小人得誌,張牙舞爪。逼迫欺侮我漢人子孫極苦。彆說小民,就連羅同知你,堂堂賢人弟子,也不得不俯仰其鼻息。受其利用批示,如豬狗之被差遣!真是豈有此理!”

這塊拈在彆人手中的石子,不就是他的這十數年來的實在寫照?做賊、參軍,艱钜儲存,何曾想過,有朝一日,也有化身棋手的機遇?固然他的棋枰隻要百裡,可用的棋子不過萬人。對比疇前,不異翻天覆地。

鄧舍讚美地看了他一眼,言歸正傳,問道:“叮嚀你辦的幾件事,辦好了麼?”

如果他來攻城,我該如何對付?如果他去岸邊,又該如何對付?如果他恪守不動,……,鄧舍沉思沉吟。

雨天罩在鬥笠之上,如清朝之官帽頂子。不戴時,折迭保管。

仇敵會做出甚麼樣的反應呢?他盯著南麵的白石,揣摩仇敵的思路,時而拿起,時而放下。他猜想,麗軍最大的能夠,應當是恪守不動;當然,也能夠分兵岸邊,圍殲趙過部;或者拔營前來攻城。

“回大人,全數辦的妥妥鐺鐺。”吳鶴年抖抖袖子,取出一個小本。近似鄧舍條記模樣,隻是小了一號。他端端方正捧在手心,翻開來,唸叨:“計收群眾粟米多少、禽畜多少,錢金、布帛多少,……”昂首彌補,“遵大人號令,皆依時價,用軍卒交納的器物與之兌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