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舍歎了口氣,說道:“爾祿爾俸,民脂民膏。戰事已畢近有半月,陳家村距益都不過二三十裡,該佈施的物質竟然都還冇下。再遠一點的處所呢?一邊是錦衣玉食,一邊是溫飽交煎。府衙辦事,也太慢了點!”
鄧舍皺了眉頭,說道:“村中的人呢?那裡去了?”有了一個不好的設法,表情沉重地想道,“莫不是全村都毀在了烽火當中?”
小丫頭不肯說,眼睛滴溜溜,直往世人的坐騎上打轉。趙過參軍多年,早養成有風俗,不管去哪兒,隨身必照顧淨水、乾糧。從褡褳裡取出兩塊餅子,遞給鄧舍。鄧舍接過來,放在那小丫頭的手中,笑道:“想吃嗎?給你。”那小丫頭把餅子緊緊抓住,怯生生,點了點頭。
廣漠的平野上,一塊塊地步星羅棋佈。順著陣勢,農田有高有低。高的處所,引有水溝,環繞田側,地步與水溝之間築有高壟。並且高壟上,本來植栽的都有成排成列的桑柘,隻是現在都隻存了樹樁。
未幾時,出了村莊,來到田邊。
鄧舍看了看田間的百姓,既深切鄉間,不成不噓寒問暖,不然枉來一趟。剛纔那祖孫倆,一老一小,很多事情冇法兒問,問也問不清楚。他再又跳上馬來,說道:“諸位,走,我們去地裡看看。”世人皆上馬,隨行而前。
鄧舍對趙過點了點頭,趙過走入茅舍裡,又出來,說道:“什、甚麼也冇有。隻、隻要一堆草。”
顏之希又彌補說道:“不但百姓家的東西被元軍劫掠一空。我們來的路上,道邊的樹也被砍了個七七八八,也都是元軍做的。”頓了頓,又道,“牛羊豬狗雞鴨,也被搶走了很多。”元軍過處,還真是雞犬不留。難怪方纔入村,不止見不到人影,乃至連一隻家畜、家禽也冇看到。
鄧舍抬腳要走,聞言又停下來,轉頭看了看白叟與小丫頭,說道:“田壟就在村外,還用得著叫人帶路?白叟家年事已大,行走不便,就請他們留下來吧。阿過,記著轉頭取些被褥、床笫、床椅,給白叟家送來。”
小丫頭喜哥攥著餅子,眨眼看鄧舍,手指放入嘴裡吮吸。
顏之希曉得了鄧舍的意義,官方纔接受過戰亂,海東又剛得益都不久,固然缺糧,表示愛民的行動卻不能不做。貳心領神會,說道:“是。”
此典故出自明朝時馳名的清官徐九經。此人曾在江南句容做過縣令,及滿去,百姓戀戀不捨,父老兒稚挽衣泣說:“公幸訓我!”他答覆道:“惟儉與勤及忍耳。”這三個字,也是以就被本地的百姓們稱為“徐公三字經”。他任官時,更曾經在大堂上畫過一棵菜,下邊的題字,寫的就是“民不成有此色,士不成無此味”這兩句鼎鼎馳名的為官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