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舍來到遼陽,曉得閒暇時候必多,特地帶了幾本兵法;又得洪繼勳奉勸,彆的選的有儒家典範,無事時,常常讀誦。這會兒了無睏意,乾脆挑燈夜讀。
那侍女搖了點頭,改正道:“李閨秀。”
關鐸笑眯眯隧道:“小潘旗開得勝,功在勵軍,怎能不賞?再接再厲吧,哈哈,再接再厲。”
鄧舍抬頭望瞭望天:“明天氣候不錯。”
直到她的背影消逝,鄧舍才收回視野。他這番行動,四分至心,六分私心。
鄧舍道:“主憂臣辱,為救主公,便算全軍回師,儘出高麗,末將也冇半個不字。要說難堪,涓滴也無。”關鐸對勁點頭,笑道:“很好。”鄧舍道:“不過,有三件事,既勞大人問起,末將卻也不敢用謊話敷衍,如果以遲誤了救駕,反而不美。”
昔日掌上珠,一朝淪為人家奴,繁華繁華儘去,欲做布衣不得。被勝利者當作禮品普通,送來送去。鄧舍微微惻然,也僅是惻然。成王敗寇,關鐸當然視她如禮品物件,他不也一樣地送高麗官宦女子給人?
又推己及人,冇了寄父,他另有一幫老兄弟攙扶互助,她呢?固然,她的家屬為前宋叛官、蒙元顯宦,但這能怪她麼?她一介女兒身,年事幼小,懂的些甚麼?怪誰呢?怪隻怪她生在亂世罷了。
讀完信,鄧舍有些擔憂。沉著下來,細心闡發,以洪繼勳之才,鼓雙城常勝軍威,對於個高麗王綽綽不足,該不會有差池。臨時放寬解懷,除了公事,隨信來的,另有個小包裹。
藥物、布匹無妨,這軍火?遼陽實在也缺,給的多了,本身冇的用不說,會不會強大鄧舍的軍勢?關鐸心中想是心中想,麵子上毫不躊躇,道:“手無寸鐵,怎能兵戈?是老夫考慮不周。恩,這麼著,再撥給你三千套盔甲、兵器,箭矢按五千人用量給你,至於火銃、火藥,遼陽也缺啊,……”
“前次大人撥給末將了千人盔甲、兵器,併火銃、火藥,實在解了燃眉之急。屯紮駐防足矣,一旦瀋陽有變,如有大戰,末將憂愁,怕補給困難。”
以路程計算,東牟山間隔遼陽不過數十裡地,一日夜急行軍,便可達到,此戰成敗,實在無關大局,但如何說,拉開了遼南戰事的序幕。潘美出城以後,探馬信使不竭,前半截順順利利,為闊彆瀋陽,向東繞了個大彎兒,第三天,快到東牟山,碰到點小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