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羽風流_第150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彆的漢武帝又置期門、羽林作為光祿勳的屬官,期門是漢武帝微行時的侍從[6],羽林是宿衛之官[7],都是郎的一類,以是有期門郎、羽林郎之稱。

(七)宗正,辦理皇族事件。

宋朝中心是中書和樞密院分掌文武二柄,號稱二府。樞密院近似秦朝的太尉府,正副首長是樞密使、副使。

前人把台官和諫官合稱為台諫。西漢有諫大夫,東漢稱為諫議大夫,是屬於光祿勳的專職諫官。唐朝除諫議大夫外,又增設補闕、拾遺,三者各分擺佈,分屬門下、中書二省。宋朝擺佈補闕改成擺佈司諫,擺佈拾遺改成擺佈正言,厥後併入諫院,以擺佈諫議大夫為首長。隋唐以來,和諫官同居門下省的有給事中,賣力核閱各部奏章和封駁中書省所擬的詔旨(有分歧者封還采納),明朝給事中賣力稽查六部,併兼任前代諫議、補闕、拾遺之職,所今厥後俗稱給事中為給諫。清雍正時給事中和禦史同屬都察院,如許,禦史也就稱為台諫了。

台諫之分,一查百官,一諫天子。但是宋朝今後,台諫合流,都是槍口對準百官,對天子的製約幾近不存在了。

封建天子有文學侍從。漢朝選文章經術之士待詔金馬門[13]。或供奉辭賦,或講論六藝群書,冇有特定的官號。唐初設翰林院,這是文人和卜醫技術待詔的處所,並不是中心構造。唐玄宗以翰林待詔(後稱翰林供奉)草擬詔令、應和文章。翰林待詔也是文學侍從的性子。厥後另建學士院,出院的稱為翰林學士,專掌天子的奧妙詔令,被以為是\\\\\\\"清要顯美\\\\\\\"之官。宋朝學士院改稱翰林學士院。明清稱為翰林院,但職掌和唐宋有所分歧。

2、輔臣們草擬的詔諭(即所謂\\\\\\\"票擬\\\\\\\")可否見效,完整取決於天子\\\\\\\"批紅\\\\\\\"具名。

漢朝的加官另有中常侍和散騎等。中常侍在禁中奉養天子(東漢改用宦者),散騎是天子的騎從,掌\\\\\\\"獻可替否\\\\\\\"。曹魏時合稱散騎常侍,備天子參謀並掌規諫。南北朝散騎常侍是集書省(天子的侍從參謀機構)的首長,後代併入門下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