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詳細地名,在不應期間指分歧地點,則更加常見。比方:薊,南北朝之前指今北京(舊址在今北都城西南角);薊州,唐今後指今河北省薊縣一帶[6]。
曆代處所地區的分彆,各有分歧。偶然候,同一個地區稱呼,而涵義大有辨彆。有些稱呼則是上古所冇有的。現在舉出一些例子來加以申明。
路-宋朝的路最後是為征收賦稅轉運漕糧而分的地區,厥後逐步帶有行政區劃和軍區的性子。最後分天下為十五路,厥後分為十八路、二十三路[3],和明天的省區大抵類似。比方福建路、廣東路、廣西路、湖南路、湖北路、陝西路、河北路等,都和明天的省名不異,地區也大抵相稱[4]。元朝也有路,宋朝的路大,元朝的路小,相稱於州府。
[4]廣東路又稱廣南東路,廣西路又稱廣南西路,湖南路又稱荊湖南路,湖北路又稱荊湖北路。
彆的,古時氣候較明天暖和,河水很寬,湖泊很大。而很多古時的河道、湖泊明天都已不複存在了。讀古書時,如許的環境是常常會碰到的,處理題目的體例,除了實地去考查印證以外,便能夠參考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汗青輿圖集》。彆的,河道改道也是影響地理竄改的首要身分,喜好讀古書的人,該當對我國當代幾條首要的河道的幾次改道做一約略的體味。
道--唐朝的道是監察區,略相稱於漢朝的州。貞觀年間,分天下為十道:(1)關內道,即古雍州;(2)河南道,即古豫、兗、青、徐四州;(3)河東道,即古冀州;(4)河北道,即古幽、冀二州[2];(5)山南道,即古荊、梁二州;(6)隴右道,即古雍、梁二州;(7)淮南道,即古揚州;(8)江南道,即古揚州的南部(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9)劍南道,即古梁州(劍閣以南);(10)嶺南道,即古揚州的南部。
我國當代的職官,曆代建置分歧,其間因革損益,環境龐大。在這個題目下,我們不能全麵論述曆代官製的生長,隻能大抵談談幾個首要的題目:中心官製,處所官製,品階勳爵等。
郡--郡是行政地區。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此中聞名的有隴西、潁川、南陽、邯鄲、钜鹿、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河東、上黨、太原、代郡、雁門、雲中、琅琊、漢中、巴郡、蜀郡、長沙、黔中。厥後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閩中,共為四十郡。而後曆代都有郡,但是地區變小了。直到隋代纔打消了郡。唐朝州郡迭改,都是行政地區。宋廢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