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礬丸(《醫通》) 治五癇。
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 治支飲不得息。
少陽
吳茱萸湯吳茱萸(三錢,湯泡) 人蔘(一錢五分) 大棗(四枚 生薑六錢)水煎服。
生化湯當歸(五錢) 川芎(二錢) 乾薑(五分,炮) 桃仁(一錢五分,去皮尖) 甘草(一錢,炙)水二杯,煎八分服。產後風,口噤、角弓反張者,宜加荊芥穗三錢。又方,中風口噤,用華佗愈風散,即荊芥穗一味焙為末,勿焦黑,以童便和酒送下。口噤藥不下者,用一兩零,再以童便煎好,從鼻孔灌下。
方見《腹痛》。
清閒散(景嶽) 治婦人思鬱過分,致悲傷脾衝任之源,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木防己(三錢) 石膏(六錢) 桂枝(二錢) 人蔘(四錢)水二杯,煎八分,溫服。
傷寒方
小兒無專方,以上諸方,折為小劑用之。今兒科開口即曰食、曰驚、曰風、曰疳 ,所用之藥 ,大略以鉤藤、秦艽、防風、羌活、獨活、天麻、前胡、全蠍、殭蠶為祛風之品;硃砂、牛黃、膽星、石菖蒲、天竺黃、代赭石、青黛、赤芍,金銀煎湯,為定驚之品;以山查、神曲、麥芽、穀芽、萊菔子、枳殼、濃樸、檳榔、草果為消食之品;以蕪荑、榧子、使君子、螟蛉土、五穀蟲為治疳之品。如杏仁、葶藶、酒芩、桑白皮、半夏曲、蘇陳皮、貝母、天花粉之類,謂為通用調氣化痰之善藥。父傳子,師傳徒,其專方皆殺人之具也。錢仲陽以金石之藥為倡,猶有一二方近道處,至《鐵鏡》采薇湯則亂道甚矣。剋日兒科,隻用以上所列諸藥,肆意寫來,不法無已,實堪悔恨!
癲狂癇方
甘遂半夏湯(《金匱》) 治飲邪流連不去,心下堅滿。
陽明
黃柏 知母(各一兩) 肉桂(一錢)共研末,水泛為丸,桐子大,陰乾。每服三錢,淡鹽湯下。
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金匱》) 火線有人蔘,吐下後水邪因虛而結者,服之即愈。若水邪實結者,雖愈而三日複發,又與火線不該者,故用此湯去石膏之寒,加茯苓直輸水道,芒硝峻開堅結也。又此方與小青龍湯,治吼喘病甚效。
桂枝加大黃湯桂枝 生薑(各三錢) 芍藥(六錢) 炙草(三錢) 大黃(七分) 大棗(四枚)水三杯,煎八分,溫服。
太陽
防己 椒目 葶藶(熬) 大黃各一兩)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先飲食服一丸,日三服,稍增之,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