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吉祥_第406章 看心情、試手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三月初。首輔大學士王雨農、次輔大學士吳青原、樞密院太尉陳文遠、武英殿大學士耿進接踵告老請辭致仕。

寧王趙當、康王趙敢、福王趙行等一係皇親貴戚,大感酸澀之餘,也禁不住對楊致衷心歎服。

高官顯爵、位極人臣是無數人不吝為之猖獗鬥爭平生的胡想,人家悄悄揮一揮手,說不要了就不要了。沽名釣譽之類的攻訐,明顯過分慘白有力。若說是心胸不軌。更是令人嗤之以鼻。將統馭數十萬雄師的征楚大將軍、一門一公四侯十足一辭到底,甘心做個無官無爵的百姓百姓,你倒是照如許“心胸不軌”一個嚐嚐?

隆昌五年八月。安然返鄉已稀有月的楊致宣佈,每年捐助信陽書院現銀二萬兩。凡是信陽戶籍的貧家後輩,隻要有十戶人家聯名具保予以證明,皆可免費退學。

至於楊致的最新尊稱,叫甚麼公爺、侯爺、大將軍、大帥之類的一概不承諾。但他對“楊先生”這個稱呼彷彿還比較對勁。

天子一向密切存眷信陽方麵的統統意向,收到楊致辦學的密報以後,不由哭笑不得:“看錶情?試手氣?有的分文不取,有的每月學資高達數千兩!……老金,這廝不是閒得無聊、吃飽了撐的吧?朕這個姐夫,真是到哪兒都能鬨出點與眾分歧的動靜!”

農曆隆昌五年仲春初三日,天子索然無趣的唱了幾日再辭再留的獨角戲,應允了楊致的請辭奏章。官爵看不上,財帛也不缺,除了一篇駢五駢6、辭藻富麗的表揚聖旨,獨一的犒賞是讓楊致留著先帝禦賜的金牌做個念想。

無可否定的是,趙啟僅憑大破突厥與決然滅楚的兩項功業,便足已名看重史,躋身於雄才大略的帝王行列。

話鋒驀地一轉道:“但是朕實在太體味楊致了,若說他真會如此循分,朕決然不信。傳聞以耿進為首的京中勳貴,各地軍中諸多將領,以及戰死就義將士的遺屬,比來都有將家中後輩送至信陽楊氏私學的意向?”

陳文遠、王雨農、耿進等一乾老臣,本來對楊致的進退韜晦心胸擔憂,現在已全然放下心來。無所拘束,海闊天空。不是貴爵,勝似貴爵。所謂功名爵祿,對於楊致早已近似於宿世的名譽稱呼,冇有半點實際意義。

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殺又不敢殺。強留留不住,留下也是個禍害,放了不甘心,不放又不可。想來想去,眼不見心煩,隻好今後緩緩圖之了。為今之計,捏著鼻子打發那廝早點滾出長安纔是端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