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吉祥_第384章 再戰的無奈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兩軍相距僅不到二裡之時,楊致乃至能夠清楚的瞥見楚軍中軍的張字將旗了。與此同時,兩軍的重弩已是不約而同的如雨而至!

張博虎任由文煥章宣泄,還是麵無神采的一言不發。

步地均已排布清楚,冇甚麼可說的了,打吧!

襄陽邊軍當中竟有這等腦筋復甦的人才!楊致嘉許的問道:“你叫甚麼名字?”

本來是衛飛揚在金陵勇毅大將軍任上的舊部。攻滅南唐以後,夏軍幾無大戰。錢放在七八年間由一介士卒升至裨將,晉升已不算慢了。由此可見,此人才乾不俗。

楊致靜待夏軍擊發了兩輪重弩,齊射了三輪弓箭以後,決然策馬單人獨騎衝向楚軍軍陣!一分鐘,他隻需求一分鐘,就能衝至間隔張字將旗的半裡處,而後張弓搭箭射殺張燦!

沈重為人踏實慎重,並不即是笨拙:“將軍不必多慮。大帥早已明言,策劃兩戰的階段性目標,是為了將我軍推動至隨州城下。南楚文武不睦,各懷心機,楚軍避而不戰,試問如何向楚帝與朝堂高低交代?即便張博虎有這個設法,文煥章也絕對不會承諾。如若楚軍不戰而退,我軍兵不血刃,又何樂而不為?”

兵力差異,以寡擊眾,凡是難有勝算。這是常理。龍雨驚道:“大帥,差未幾是三個打一個啊!這一仗恐怕不是那麼好打吧?……大帥,是否遣人回城,命於將軍帶兵前來聲援?”

文煥章發作一通後,寂然歎道:“智囊曾言,楊致之狡猾涓滴不遜悍勇,不成以凡人推斷。上策是退守隨州避而不戰,中策是派兵迎戰、一觸即走、儲存氣力,下策是派出上風兵力、儘力撲上與之拚殺,不言取勝亦不至虧損。”

往南行進了約莫五裡,路邊有一塊狀若小山的巨石,可稱是襄陽城外的一處天然地標。楊致心念一動,勒馬留步,叮嚀道:“取一麵帥旗來。”

遵循楊致戰前的詳細戰術擺設,擊發兩輪重弩以後,緊接著便是五輪弓箭齊射。兩軍弩箭互射之時,除非一方自認處於絕對優勢,想作決死一搏,或是領軍將領腦筋進水。凡是不會冒死命令衝鋒。在此期間,不管重弩還是弓箭,都是對準了敵方陣型的兵士,兩軍陣前的相隔地帶相對來講是比較安然的。

“其二,如若大帥當真看得起末將。就放末將去衛大將軍那邊。末將自十六歲參軍便是衛大將軍麾下士卒,不料不到半年,衛大將軍就奉召回京了。末將而後幾經選調,從金陵展轉來到襄陽邊軍。末將對衛大將軍衷心欽服,未能跟隨建功,一向引為平生憾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