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致安然高坐,氣定神閒的誇大道:“冇錯,就是教你們如何兵戈。第一仗由我親身出戰,第二仗由驍騎將軍陳準領軍。兩戰所用軍士,本帥決定都從襄陽邊軍當中調遣,其他諸部皆不參與,但可遣人從旁觀賞。”
“於將軍,不知我說清楚了麼?你聽明白了麼?”
大夏自建國以來,比年用兵對外擴大,直至武成末年才稍事消停。能得實領一萬兵馬以上的將領,無一不是曆經實戰、捨命拚殺而有本日,可謂當世職業甲士當中的佼佼者。戰役是他們賴以存在的來由,兵戈是他們無可非議的職責。莫說打兩仗,打十仗百仗又如何?前幾句話還算入耳,最後說到教他們如何兵戈,則確切刺耳。笑話!我們承認你名頭清脆,或也有幾分真本領,可你纔打過幾仗啊?
“末將以上鄙意,還望大帥謹慎考慮。”
“第二仗出兵一萬,裝備火炮一百門,配屬五百軍士。裝備聯排重弩兩百具,配屬兩千軍士。順次是弓箭手三千人,長槍兵兩千人,樸兵器兩千人,火銃兵五百人。陳準,本帥允你傷亡一千人。可否?”
隻要壓服了於化龍,不但等因而壓服了襄陽諸將,也足以引發其他諸部將領的沉思。履新樹威,打官腔講事理,不如滿口大實話,再打上幾場標緻仗,保管這幫軍漢比孫子還聽話。
“其二。末將覺得,大帥奉聖命身擔統帥之任。不宜親臨戰陣。且不說有老楊帥的前車之鑒,請恕末將妄言。南楚老帥文煥章與大夏對峙數十年,身經百戰,從未履陣廝殺。智囊張博虎乃是殘疾之人,恐怕連雞都冇有親手殺過一隻。大帥勇悍難敵,末將聞名已久,但今時分歧昔日,隻須坐鎮批示便可。”
夏軍配屬的老式火炮射程約在千步以內,重弩射程約在八百步擺佈,弓箭射程大抵在二百步以內。火炮與重弩如許的長途進犯兵器,配屬諸軍的數量本就有限,弓箭、長槍、樸刀也不是完整敞開了供應。火銃這等高階設備,凡是隻要諸軍主將的親衛才氣少量裝備。淺顯軍士在廝殺之時,終究靠得住的還是手中的刀劍。
陳準見楊致扣問他時眼色冷厲。不敢對勁失色的把話說得太滿,當即欣然領命。
楊致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於化龍還能說甚麼?悻悻道:“大帥之教誨,末將聽清楚、也聽明白了!”(未完待續。)
楊致話音剛落,眾將儘皆麵麵相覷,很多脾氣暴躁的將領業已麵帶憤然之色,隻是不敢公開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