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講去,還不就是眼紅?這事始終是瞞不住,觸及到關隴豪族與朝中幾個王公權貴的切身好處,一定就那麼輕易動手對於,實在也非常燙手。
此番親身赤膊上陣,不必再與人分紅。兩場滿月喜宴籌辦下來細心盤點,收益高達二百七十餘萬兩。老爺子楊炎有孫萬事足,固然現在對家裡銀子的多少隻剩下了數字上的大抵觀點,乍一聽聞,還是血壓突然降低。頭暈目炫了好一陣。
天子與老爺子的表情截然分歧,但反應倒是驚人的分歧,的確能夠用悲忿來描述:這廝摟錢比明搶都要來得快!世上另有天理嗎?
究竟上,天子獨一拿得脫手的也隻要楊致不如何奇怪的聖旨了。
每逢亂世,放心處置農桑、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必定遭到龐大打擊。在這個交戰不休的年代,稱王稱帝的各路諸侯出於對物質與財產的實際需求,“重農抑商”實際上已成了用來遮羞的幌子。天子腦筋復甦兼之鐵腕淩厲,大夏吏治尚算腐敗。與周邊諸國比較而言,大夏可謂輕徭薄賦,對農夫的剝削並不甚重,對商賈就向來不如何客氣。而大夏治下各州府縣的商稅種類與多少,都是由處所官說了算。
楊致利索的答道:“臣半晌不敢有忘。可在山東與江浙擇址建衙署官征稅,海關一應事件,五年以內任我自專。不乾與山東與江浙兩地軍事民政,調兵不逾五千,兩地親衛各不超二百。每年納銀六百萬兩。皇上,不知可有遺漏?”
換個角度來看,天子獨一一紙聖旨委任楊致為海關總督的做法,與宿世隻給政策、承包上繳的套路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遊戲法則你去製定。人事權、辦理權也十足歸你……。不管你如何折騰,歸正我隻要錢。
舊事已矣。兩世為人的楊致表情豁達,本就不是甚麼多愁善感的人。感念一番後,便按既定打算滿身心投入到了兩個兒子的滿月喜宴的籌辦中。
農曆武成二十六年七月十二日,聖旨下:欽封一等飛虎侯楊致有功於國,賜其宗子楊猛恩蔭鷹揚尉,賜其次子楊驍恩蔭果毅尉。楊致晉封海關總督。駐金陵建衙,賜正三品銜,著其半月以內到差。欽此。
既然不一樣,那就太好辦了。雖說兩個孩子大小隻相差了那麼七天,那該辦兩場就得辦兩場。既多了個摟錢的機遇,又剪斷了很多人的舌頭,一舉兩得啊!
暗裡相處時,天子與楊致說話便要隨便很多:“家裡的事都忙完了?朕早些時候傳聞。你家老爺子想要隨你回籍祭祖探親?現在你有了大出息,又有了子嗣秉承香火,衣錦回籍本也無可厚非。想歸去便讓他歸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