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有。耿將軍自到達朔方後,還未曾升帳議事。”
一個率領數十萬雄師的大將軍竟如此心細,楊致不由有點打動。隻見衛肅起家在書案上取過一紙文書:“這是半個月前附同聖旨以八百裡加急送來的,皇上給我的旨意隻要兩個字:讀懂。”
農曆武成二十五年仲春二十三日,驍騎將軍耿超統領禁軍一萬精騎開往朔方,太子趙恒奉旨代天子送行。耿超催動全軍一起急行,先頭軍隊於三月初二日到達朔方。
這天耿超回營後主動找到楊致:“楊參軍,大將軍命你馬上晉見。”
大夏在朔方至嘉峪關的冗長邊疆線上駐有四十萬重兵,都由討虜大將軍衛肅率領節製。衛肅的人生經曆頗具傳奇色采,等因而一部草根人物的新鮮鬥爭史。他出身於關中費事農家,少年時迫於生存投身軍伍,曆經三十餘年浴血拚殺而至官拜威權最重的討俘大將軍,是環球公認的大夏第一名將。傳聞身居高位的衛肅從不忘本,為人謙恭風格節約,廣受邊塞軍民戀慕。
衛肅感慨道:“這十六字可謂道儘突厥頻頻到手難逢一敗的精華,我咀嚼很久,麵前是豁然開暢啊!皇上召耿超回京練兵,恰是為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皇上聖明!長江後浪推前浪,良馬自有伯樂識,賢侄必不會久居人下。”
此光陰已傍晚,衛肅為甚麼會在這個時候越級召見?莫非還想請楊致吃晚餐不成?楊致對這位威名赫赫的大將軍心儀已久,也偶然詳究耿超酸溜溜的神采,頓時解纜前去大將軍中軍行轅門外求見。
衛肅約莫四十五六歲年紀,膚色烏黑麪龐清臒,身上的靛藍布袍已然洗得發白,與傳說中豹頭環眼威風凜冽的蓋世名將典範形象相距甚遠。如果平常在外路遇,十有*會被人看作一個平常鄉農。
衛肅隻吃了一碗飯便放下了筷子:“我有胃寒之症,賢侄不必拘禮,切莫華侈。”
――――――――――――
三月中旬的北地邊塞還是春寒料峭,若不吃飽漫冗長夜確切難過。楊致也不客氣,足足乾下去四大碗飯。衛肅神采龐大的問道:“賢侄,你任參軍後可向耿超獻有甚麼戰略?”
二人乾了以後楊致又回敬一杯,衛肅就喚來近衛把酒收了:“本來軍中嚴禁喝酒,我本日已是例外了。待大破突厥之日,再請賢侄痛飲。”自嘲的一笑道:“不過邊塞氣候酷寒,加上兵士們不免偶發鄉愁,若想真正禁酒卻也不易。以是隻好戰時嚴禁,常日兵士們隻要不醉酒肇事,也不好窮加究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