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這個悲情又高貴,多才且風騷的男人。是五代十國期間南唐的第三任國君,也是最後一任國君,人稱李後主。他原名李從嘉,後以“日以煜之晝,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汗青上記錄。李煜為人仁孝,善詩文,工書畫,通樂律,且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意義是,他不但有絕世的才情,還天生異相——有隻眼睛內有兩個瞳孔,口中還多一排牙齒,相傳舜帝與項羽就有重瞳。周武王與孔子皆有駢齒,此乃賢人、帝王之象也。
櫻花落儘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遠似客歲本日,恨還同。
因而而後,這人間,再也無人來跟娥皇說相思。再也無人來歎一聲,櫻花落儘階前月。
櫻花落儘階前月。紅色的櫻花特彆美,美得像月光附了身。美得近乎絕望,如同病篤美人的迴光返照。最好的光陰,是盛開,最美的時候,是殘落。櫻花落,櫻花落,離枝玉階,一地雪。餘光中說: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他筆墨裡的記錄,一筆一劃都是愛意。誇姣得不忍多說。隻是,為何,筆墨的餘溫尚未冷卻,繡床上的氣味尚未散去,昔日很多少歡笑,本日就要賠多少淚水?清歌流觴,爛嚼紅茸的光陰,過一百年一千年也嫌短。他們共度的工夫,才十年。上天收回了對他們的寵嬖,乃至變本加厲。
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李煜《謝新恩》
大周後,南唐元老周宗之女,生於公元936年,比李煜大一歲。她本名周憲,字娥皇,生得如雪如玉,麵貌極美,又曉書史,精樂律,且能歌善舞,尤以琵琶見長,可謂才貌雙絕,集天下女子靈氣於一身。南唐宮中收藏有“燒槽琵琶”,視為國寶,亦被中主李璟賞賜給了娥皇,做為她與六皇子李煜的定情之禮。李煜十八歲時娶娥皇為妻。李璟將一根紅繩栓在兩人手腕上,願此天作之合,歲歲年年,恩愛悠長。如果天下的祝賀終究都會靈驗,那是不是便能夠如許牽著你的手。一向不分開?管他甚麼江山動亂,甚麼光陰荼蘼。
這首《謝新恩》,實在是一闋悼亡詞。南唐後主李煜的作品,為記念他的愛妻大周後所作。
附:
公元97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