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要由馬周賣力本年科舉,朝堂之上頓時就炸開了鍋,在場世人誰不曉得,這馬周之前不過是一貧苦百姓家的後輩,來長安的時候連堆棧都住不起,就住在馬棚裡,厥後聖上慧眼識人,他這才起家,顛末十幾年的底層打拚,才當上了吏部尚書。
次日早朝。
“聖上,雖說滅高昌輕易,但高昌與西突厥乾係不錯,而此時隻怕西突厥也在打高昌的重視,我們要滅掉高昌,就必須先緩住西突厥。”長孫無忌是個文人,考慮的事情比程咬金是要更加穩妥一些的。
如許說完攻打高昌的事情後,就有人提出了太子李承乾德行有失的事情,李世民為之少不得又要諸多粉飾一番,並對之做出稍許懲戒,然後點了幾個早已經想好的朝中大臣去當太子李承乾的教員,比如說孔穎達,魏征、於誌寧、李百藥等人。
“吏部隻賣力官員考覈,科舉乃我大唐重中之重之事,豈能由吏部官員掌管,臣建議當有長孫大人掌管。”
可他就算當上了吏部尚書,也還是豪門後輩,而每年的科舉,那邊有讓豪門官員掌管的事情產生?
權貴和世家開口以後,朝中的一些豪門官員也紛繁站出來支撐馬周,隻是這些豪門官員並未幾,並且就算他們能夠混到上早朝的資格,也是在這些能上早朝的官員中品階最低的,他們的支撐固然在精力上給了馬周很大的鼓勵,可若說實話,真的很難在這件事情上幫到馬周。
麵對程處默的質疑,房玄齡倒是淺淺一笑:“河東道和河北道我們都是有屯兵的,聖上隻需一道旨意下去便可,打不打另說,隻要能吸引大部分西突厥的兵馬堆積在這兩處的交界便可。”
李世民見此,嘴角暴露一絲含笑,道:“西突厥朕是遲早要滅的,但現在還不是時候,不滅高昌,何談滅西突厥,那位愛卿有緩西突厥之策?”
聽完這兩人的話後,李世民點點頭:“兩位愛卿所言皆有事理,隻是那位愛卿有緩西突厥援助高昌之策?”
豪門後輩如果掌管此時,那權貴和世家的後輩豈不是要落空很多機遇?
李世民聽到馬周這話後,笑了笑:“科舉是為朝廷提拔人才的事情,本年不如就由馬愛卿你來賣力吧,務需求為我大唐選出可用之才。”
第一個站出來的人代表了朝中權貴的好處,而第二個站出來的人則代表了世家。
侯君集和牛進達這兩個武將倒是同意程咬金的觀點,紛繁表示支撐,可李績和尉遲恭兩人倒是仍舊不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