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則安感覺今後絕對不能晚長進宮找趙崇昭。
比如現在,明顯謝則安在朝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卻自請出京走一趟。這一去起碼地三兩個月,朝中一日分歧於一日,闊彆朝廷這麼久,天曉得會有甚麼竄改?
即便是偏僻的嶺南,也因為顧騁等人的貶謫而曉得了這一個名字。無他,因為他們帶去了“謝三郎”的很多新設法:從衣食住行到思惟看法,無不滲入著“謝三郎”的影子!
而這一條線,實在捏在謝則安手裡。
趙崇昭從善如流地抱著他滾到了一邊,做起了極其不要臉的“翻滾”活動。
姚鼎言決定再也不管這‘混’小子:“你愛去就去,隻要你能說通陛下就行了。”
姚鼎言是個固執的人,但不代表他誰的定見都不聽。謝則安這事做得乾脆又光棍,給了姚鼎言不小的震驚。當然,他不會在謝則安麵前表‘露’分毫。
聽到最後一句話時,趙崇昭呆住了。他想到謝則安曾經的冷淡、防備、退離,當時他隻怪謝則安狠心絕情,彷彿從不惦記他們之間那麼多年的交誼。可轉頭一看,謝則安真要不在乎他們之間的豪情,如何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讓步、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曾經他一次次不經意的傷害,都是砍在謝則放心頭的刀。
如果謝則安是偶然為之,那他的才氣足以叫人讚歎;如果謝則安是成心為之,那麼他入京以來做的各種安排連在一起看未免讓人有些心驚膽戰。當時謝則安才十歲,如果從當時起他就有瞭如許的野心,未免太可駭了。
姚鼎言給謝則安潑冷水:“如果你返來今後發明昇平黌舍那邊‘亂’了套,你又當如何是好?”
謝則安:“………………”
“可駭”這個動機在姚鼎言腦中一閃而過,很快又消逝無蹤。他和徐君誠是和謝則安相處最多的人,謝則安很多設法、觀點他們都非常熟諳,起碼在趙英歸天、趙崇昭即位之時,謝則安對權位都毫無戀棧。
謝則安並不是大要上那麼不在乎,並不是大要上那樣刀槍不入――
謝則安也是在乎的。
謝則安毫不遊移地答覆:“‘亂’了當然是治‘亂’。”
恰好這批不起眼的人卻在本地有著極大的影響力,連帶縣官、州官也對他們的定見非常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