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這把寶劍倒是被易千霜這不肖弟子給盜出了師門,厥後他在追捕李莫愁的過程中,易千霜被李莫愁所殺,他當時正幸虧場,便從易千霜身上得了這把寶劍。在得知張一邙乃是易千霜的師兄後,他曾把銀龍劍償還給了張一邙,但張一邙當時收下後,卻又重新將銀龍劍送給了他。說來,他倒也承了張一邙好大一份情。
“你又是何人?叫寧老道出來跟我答話。”觀外的赤烏公鄧倫雖與青陽子寧封多年未見,但對他的聲音卻還記得,明顯聽出這聲音並不是寧封。
“張一心、張一邙,這兩人既是同姓,名字又很像,卻不知是不是有甚麼乾係?”
“全真教!?”鄧倫聞言,不由得大聲驚呼。半晌後,倒是又忽地哈哈笑道:“寧老道,可真有你的!你覺得抬出全真教的名號就能把我嚇住退走嗎?我數三聲,你再不開門,我就拆了你這家道觀。”
尹治平重視到張月兒聽到觀外響起的聲音,麵上神采又是不由一變,顯得非常焦急的模樣。他略作頓步,還是疇昔解開了張月兒的啞穴,問道:“這便是前麵追你的人罷?跟我說實話,你究竟是誰?”一邊說話,一邊將張月兒身上所捆綁的繩索解開。
才叮嚀罷,又聽得衛誌同大聲答觀外鄧倫的話道:“貧道乃全真教門下衛誌同,寧觀主五曰前已然離任觀主之位,將天寧觀交代於了我主持,不知中間是何人?與寧觀主又是何乾係?”
但這一次的叛逆,也仍然以失利而告終,並且敗得很慘,連總壇光亮頂也被攻破,並且被一把火燒成了白地。明教總壇本來一向在安徽黃山的光亮頂,但因為這一次的慘敗,不得不被迫分開中原,遠走西域,將總壇也遷往了崑崙山中,選了座山嶽,重立了光亮頂。
“甚麼人在我天寧觀外鼓譟?”俄然觀中有人朗聲喝問道。
關於這個期間明教的環境,他也略曉得一些。曉得自北宋時方臘當上明教教主後,明教便不竭地聚眾叛逆抵擋朝廷。到得南宋年間,也曾前後發作過數次叛逆。比來的一次,是產生在理宗紹定年間,距今也就十餘年,當時的明教教主張三槍於江西、廣東一帶起事。
不過,自四年多前那次嶽陽樓初會後,他厥後便一向都未曾再見過張一邙,也不知張一邙近況如何。說來另有些好笑,因為那次初會,張一邙對待他過於熱忱了一些,他還曾思疑過人家是搞基的,對張一邙倒是一向有些又敬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