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平天_第十八章 夜探天龍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在林外眺望一番,見這段路程上並無半小我影,尹治平轉頭瞧了眼李莫愁,揮了動手,率先展開輕功,疾奔而出。李莫愁隨後跟上,緊伴在他身側。

並且不止範圍弘大,亦修建精麗,裝潢光輝。便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隻是僻處南疆,其名在中原不顯罷了。

(未完待續)

這一日晚間,兩人終究決定夜探一番天龍寺。

那天龍寺是建在大理城外,距大理城約有兩裡擺佈的路程。位於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揹負蒼山,麵對洱海,極占形勝。

二人睜眼後,相互瞧了一眼,便一起伸手脫去外衫,內裡是早已穿好的一身夜行黑衣短打。將脫去的外衫順手拋掛在樹枝間,二人又各從腰間摸出一塊玄色的蒙麵巾,將眼睛以下,連鼻子在內的大半個臉都圍係遮住。

那觀塵十餘年前還冇升為方丈,武功便已是淵深莫測,非常短長,現在天然是更加精進短長。以是二人對天龍寺委實是不敢小覷。

但固然如此,尹治平卻還是不敢粗心,細心打量察看了一番後。選了一處像是藏經閣地點的位置,帶著李莫愁發揮輕功,穿房越瓦,飛簷走壁,就在屋頂上縱騰起落地奔行起來。

傍晚時分,兩人趁著城門未關,先出得城去,於天龍寺左邊不遠處的一片密林中藏身。兩人提早於城頂用了晚餐,到得這片密林,一起藏身到一顆大樹之上。

隻是天龍寺的高僧一心禮佛,冇有甚麼爭名好勝之心,以是從無人去赴甚麼華山論劍。並且當年第一次華山論劍,便有他們的一名後代長輩出戰,為大理段氏掙下了南帝之名,那便也由此可見一斑了。

當年曾在陸展元與何沅君的喜宴上禁止李莫愁與武三通向陸展元佳耦尋仇的天龍寺高僧,法名觀塵。遵循李莫愁的報告,彷彿就已是不差五絕多少的妙手了。更彆說這十餘年時候,那觀塵的技藝想必又更有精進。

尹治平隻瞧得兩三隊挑著燈籠在四下巡查,並且瞧起來更像是在擔憂“天乾物燥,謹慎火燭”,查抄製止走水;不像是周到戍守,以防有賊人摸出去。

這天龍寺乃是大理皇室的宗祠家廟,於天下諸詩當中最是尊榮。而寺中很多高僧之前又都是大理國的天子,雖說是削髮爲僧,不睬凡俗中事,也非論俗世的輩分與身份。可他們後代子孫卻不能真的就當是冇了父祖,經常還是拜見。而每逢生日,更是大為朝拜,每朝拜一次,又必有奉獻,或是加蓋殿堂,或為佛像重塑金身等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